无意间看完了《蝴蝶效应》这部电影,把原本想要给此文作题为《本我,自我,超我,无我》直接改成了这样的题目。与想写的哲学主题倒是不谋而合。
影片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足以证明一部好的影片能带给观者超脱于生活上的灵魂的思考。
最理性的一个观点引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四维空间中,而它又是有一个个三维空间所叠加而成的,三维空间又是有一个个二维空间的面组合而成,自然二维空间则是一维空间里的点线的组合。
更通俗一些,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我们每天每时每秒所做得每一个选择都是由过去的经验影响而致,而我们现时的每一次选择又会对未来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一生中形形色色的选择也便促成了你的一生,所以人生不会轻易改变,它都将是注定在你的性格,经验,背景,天性中潜移默化地存在。
影片还揭示了一个道理:
放在教育上,家长们很容易以自己的经验或者过去成长中的教训,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时可能过分解读未来可能的预判,总想着孩子能跟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前行。
其实,除了家长自己,在跟着自己所认为的步伐和思想走,周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不可控因素,过于美化或强带节奏都有可能背离初衷,演变成根本预想不到的结局。
比如:今天和小自己十三岁的弟弟吵了一架,我一直认为弟弟太妈宝男,认为母亲过于包办又没有教育的章法和原则。吵架的原因也很鸡毛,事后我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深度反思。事后也主动和弟弟和解,后面便未再提及。
晚上吃饭,看见弟弟面对母亲能有说有笑,十万个为什么?
突然想:虽是至亲,我们又何尝不是带着有色眼睛,带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看待身边的一切现象,而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每个人当下呈现出的特征和行为自有其道理,人为无法改变,只能自己顺着应有的轨迹去明白生命的本义。
我又何必巧言令色,最大的能力也只是做个冷静的旁观者,然后潜心成为一个弟弟可以真心佩服的姐姐,否则再多也便是枉然!
另一件事,便是写作群群友的家事,群友作为舅妈的身份写了一篇关于叛逆期外甥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从中只能看到这样充满当众羞辱,贬低的家庭教育注定是失败的,而舅妈无疑是及时雨给了外甥女很多的共情,能给到孩子内心片刻的喘息。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没有太多资格对其父母品头论足,但因为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对父母的如此教育有些许体会。
舅妈为此苦恼,现在看来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走完的一生,或喜或悲,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需要完成。舅妈的能力也只及于此,唯一能影响的便是每一次聚首时的那个“知己”。
平行世界里的种种故事,往往不会按照个人的意愿发展,随性的选择也好,烧脑的抉择也罢都会在将来产生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并非你能预料,有的正正得正,有的也许就负。到了此层境界,也许你边成了那个超我或者无我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