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2518/66ecaa25817d981f.jpg)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戏剧故事,这叫做皮影戏,也称影戏、灯影戏、土影戏。
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他日夜思念,茶饭不吃。一天,他命法师把李夫人的灵魂召来,不然就要砍头。法师急 中生智,想出一条妙计:
把李夫人的画像临摹在 一张羊皮上,绘上颜色,用灯光照着,影子映在一一层布帘子上,仿佛真人一般,汉武帝见了信以为的真。这虽是传说,却说明了皮影戏的历史悠久, 也道出了皮影戏的特点。
我国北宋时就有皮影戏演出,元时传到西亚,远及欧洲。演出时,由艺人一边操纵竹竿,耍动人物剪影,表演动作;一边唱地方戏曲曲调,配以乐器。
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如流行陕西华山一带的唱“碗碗腔”皮影戏,表演者双手撑竿专管人物表演,不唱不白,由弹月琴兼打锣鼓的在幕后说唱,掌二弦的兼管铙钹、唢呐、大号,敲碗碗的带打梆子、铰子,仅四五人就可以演出。
流行于陕北绥德一带的“碗碗腔”皮影戏,表演者大多一身兼多艺,既能撑竿耍竿,又能敲、拉、唱。演出剧目以文武兼备的神话戏为多,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并能以皮影戏独有的特点,表演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神鬼变化等幻景。
流行于福建龙溪地区的纸影戏,所刻的纸影人物,脸谱造型夸张,发型、头盔精致,服装花纹细腻。在演出战争题材的剧目时,操纵方面增加了人物关节活动,使剪影人物能点头、取物、开枪、打炮。
流行广东汕头地区的潮州影戏,有一种叫走马灯,是用竹和纸制成中空的圆柱,内装一纸轮,粘上纸剪的人马,点起烛光,煽轮自转,表演《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等剧目,很是有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2518/76660aede108167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2518/42eded02300ebe8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