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论语11(2016.1.21/

学论语11(2016.1.21/

作者: 奇妙芝士早餐店 | 来源:发表于2016-01-21 21:46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八则。

1、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心愤求通,我不启示他。不口悱难达,我不开导他。举示以一隅,不把其余三隅自反自证,我不会再教他。”

上章言孔子诲人不倦,编者以本章承其后,欲学者自勉于受教之地。虽有时雨,大者大生,小者小生,然不沃不毛之地则不生,非圣人之不轻施教。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

“愤”是指想懂而懂不了,心中难免愤愤。“悱”是想说而说不出,脸都涨红了,这时特别需要老师的指点。

孔子的原则是,学生一定是自己感到困惑,想了很久还想不通,才向老师提问。此时只要老师一说,学生便会终身记得。所以作为学生,凡事要自己先思考。如果不动脑筋,只是随便听一听,老师说得再多也是枉然。

“隅”指房子的角落。看到一个角落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另外三个角落,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我们在学习时,如果对事物有了了理解,就要设法去推理,把握住类似的情况。

孔子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过程,这是孔子教学的特色,值得今人借鉴。

一名好的老师,会启发学生如何自己找到答案。在学习中,我认为好的老师会带着你应用,而不是单纯传授技巧。毕竟大厨和二厨虽然只差一步,却是天壤之别,如果你不亲身去实践,那么永远不会掌握。

在学习雅思中,我也有了心得。以前觉得就是掌握方法然后生搬硬套,机械化做题。所以学雅思在我看来是很枯燥的事情。后来,一位老师讲了 学雅思,目的是模拟你在外国的情景,如果现在用中国思维,那么考到了7,在国外生存也是艰难的。所以,老师带我们一起开脑洞,真正体会国外那种批判活跃的学习氛围。我感觉非常快乐,很充实。很幸运遇到了好老师!

相关文章

  • 学论语11(2016.1.21/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八则。 1、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译文 钱...

  • 学论语11(2016.1.21/悠远)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 21虚度

    虚度。 2016.1.21

  • 学论语—1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2016.1.21

    女人很可怕,尤其是恋爱中的女人特别的可怕。 女人可以一边跟你也男女朋友的方式交往,并声称我们只是男女朋友。 女人会...

  • 2016.1.21

    破镜终难圆

  • 2016.1.21

    时时都在感叹好快啊 来到这里已经半个月了 我以为我就去了白城,可是今天说要带4个人的,但其中只能又一个实习生,没办...

  • 这些看似糟粕的古代故事和言论,其实对中华文明十分重要!|《论语》

    学《论语》有一得足矣 【学而篇第一】1·11 「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

  •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在世时,观察子女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子...

  • 2018-05-16

    时间:2018.5.15 学经内容:大宝(11岁):《诗经》、《论语》、《笠翁对韵》 小宝(4岁):《易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论语11(2016.1.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gl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