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的世绘图
“这是第二次戴着手铐进入公安机关,前一次是在姐夫跳楼死后不久,当时王桥坐在特制椅子上如临世界末日。这一次来到明显不是派出所的地方,王桥并不惊慌。他现在是昌东县城管委副主任,是有身份的人,就算这个职位在巴州算不得什么,可也是一种身份。
一个四十来岁的高个子警察站在桌前,仔细看了王桥的工作证,然后把工作证扔在了桌上,道:你还是副科级干部,怎么能在街上斗殴,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你这个工作是泡汤了。”
……
瘦高个警察脸色一黑,道:你建议,你建一个锤子。出了交通事故,等着交警来处理就行了,为什么仗着牛高马大欺负人,是不是当城管久了,习惯用拳头说话。
这是一番夹枪带棒的诛心之论,是定性之语。王桥正言道:“这事其中的是非曲直,不是能轻易掩盖的。如果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做出明显的违法乱纪的事情,是会后悔的。”
小桥老树的《巴州往事之三·选调生》,继承了以往的写作风格,直面现实、正视官场生态,刻画世俗民生,关照芸芸众生,简直就是一幅生动逼真的“世绘图”,映照出了现实政治的无奈与抗争、奋斗与沉沦、挣扎与进取,可谓一部针砭时弊、不失为现实人生的一面镜子。
提到官场小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这些小说鲁迅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晚清官场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官场小说,顾名思义取材于官场,围绕官场、官场人物来叙事,以反映社会现实政治为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批判现实、服务社会的目的;现在兴起的政治小说,可追溯于官场小说,和官场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官场这一视角,反映整个社会政治的变迁,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达到激浊扬清,弘扬一种舍身为民、服务群众,注重做实事、干实事的清明廉洁,一身正气的为官风尚,这和晚清的官场小说有了本质上的差异和区别。
以官场为题材的小说,传统上从儒林外史,到四大谴责小说,再到如今的政治小说,有其一脉贯穿的线索,清末民初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等旧的政治小说可谓以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勾勒出未来新中国在当时读书人心中的理想蓝图,这是最初的政治小说,到现在以现实政治、官场为客户对象的新政治小说,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扬弃旧的束缚,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环境,努力创新小说的新种类、新类型,成为当下热议的小说类型。为当代文学百花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成为当下政治生态的真是写照。
提到官场小说,当代小说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方面做出了不可低估的文学成就。宁夏作家南台的喜剧讽刺小说《一朝权在手》 、《只好当官》、《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堪称中国当代文坛怪才的喜剧小说作家南台,他创作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一朝权在手》《只好当官》《废话艺术家——王三丰》三部长篇小说,均出之以讽刺与幽默,可视为"官场喜剧三部曲"。
《一朝权在手》中的哪位忠诚老实,正直,厚道而又思想僵化、愚忠盲从的革命干部杨子厚的形象尤具思想深度,这一悲喜交融的艺术典型对于极"左"思想灭绝人性的本质给予了深刻揭露。《只好当官》一书的主人公高举是一个集阿Q的愚昧无知、西门庆的淫乱好色、贾福古的升官奇遇于一身的否定性的讽刺艺术典型。《废话艺术家——王三丰》一书的主人公则是一个看似圆滑随和,实则很有分寸,常常废话连篇,却又废而有用,久历官场,练达老成、诙谐智慧的幽默艺术典型。"官场喜剧三部曲"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映照出政治的晦暗、制度的残破、官场的腐败、环境的扭曲、人性的复杂与变异。杨子厚、高举、王三丰等人物既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是独具个性、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必将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南台先生拓展了喜剧小说的艺术样式,那么小桥老树的《巴州往事》是一部典型的正剧。区别于杨子厚、高举与王三丰,王桥的典型是当下政治生态的普遍代表和典型。王桥的草根,决定了他的政治理想与政治抱负,靠着个人的能力,借助社会关系的助力,王桥通过自己的才干,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当然,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不时一帆风顺的,为了理想的实现,有波折,有牢狱之灾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攀附之风尚,所有这些决定了王桥突围的艰难性和实现理想的曲折性,从草根到官场明星,从官场明星到创业,王桥表现出一代有为青年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王桥将何去何从,我们会拭目以待。
阅读小说,潜移默化,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从王桥身上,我们看到社会变革时期的艰难蜕变,虽然是漫长艰难的,但是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小桥老树的《巴州往事》对我们的启示……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文学评论者,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多年高中、大中专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昌吉学院学报》、《香港文艺报》、《安徽文学》、《东莞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六盘山》、《山东商报》、《永平回族》等刊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