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的白板与较量~评近石画作《一蓑烟雨任平生》

艺术的白板与较量~评近石画作《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三清堂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8-06 18:11 被阅读0次

          艺术的白板与较量

            ——评近石画作《一蓑烟雨任平生》

赵志刚,笔名近石,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美协副主席!

        昨日,因得知近石兄每晨临帖作画,遂我命题邀其作画,题为“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为苏轼《定风波》词作中一名句。

附: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时只说画一个人—“苏轼”,命题只一句诗—“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小时后,近石兄将画作发过来。我一惊诧,因这幅画作与我心中意象相去甚远。再一唏嘘,因这画作取向与命题有天差地别。又一叹息,因这画作思想之水准与我所识之人有不啻之渊。

        近石兄一生作书画,寒来雅致,暑往专攻,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画作发过来,邀我作评。我说:你这不是“苏轼”,这是“李白”,是李白的“对酒当歌”。他说:李白不戴草帽。后因有事,未做探讨。

        然一整天,此画作如块垒填压于心,久久不能释怀。李白,性狂放不羁,偃仰啸歌,行剑天下。李白喜酒喜月,无酒不李白,无月不李诗。因画作中人物形象皆具备,遂有此说。

        细作琢磨,画作又绝非李白,此人离李白的“非人间”之气又差了点。(“非人间”此不赘述)。

        词作上阙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儒家苏轼。是在现实里跌跌撞撞,在宦海里沉沉浮浮,在命运里起起落落的苏轼,是“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倔强的苏轼。

        然词作的下半部分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是苏轼生命的另外一种状态,是对世事的看透,看破,以致看轻。是遗世独立的淡泊,是冯虚御风的洒脱,是超然物外的旷达,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宁静的苏轼。此时的苏轼,不在人间,他出世了。

        此刻的苏轼,如果是“儒家苏轼”,那就太小了。他应该是“道家的苏轼”,是“树大根深”的苏轼,是“儒释道”完美合体的苏轼。那么,苏轼眼前景象,就不是暮雨潇潇,而是清风明月;不是穿林打叶,而是碧海云天。       

        清风明月,碧海云天,一壶酒,一斗笠,一仰卧,一蝶,一莲蓬,足矣。苏轼足矣,近石兄亦足矣!

        于此才见一画作之高妙处,才见一画家之蕴涵处。

        艺术无门槛,然术业有专攻。艺术家的文学素养、学术认知、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等直接决定其艺术造诣的高低。

        记得书画家董江海先生曾说过:书画家无论到什么样的高度层次,都应每日临摹临帖。学其所长,避其所短。即使处处效仿临真,也很难做到真正的真来。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阅历、学识、情怀,各自不一,绝不可能临出一样的东西。画界泰斗梵高,一生画《向日葵》十四幅,奇怪的是,他之后的十三幅《向日葵》画作都是临摹他的第一幅画的。每个书画家,每日面对的都是自己艺术道路上的白板,每天都需与自己较量,绘制、填充和升华。正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凡此,假若近石兄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物物对等的具象,是浅层次的视觉认知,是一目了然的画像,那他这几十年也白活了,白做了。事实上,他的文化涵养、文学积淀、术与道的结合在此画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近石兄给我这个初入书画界的雏儿,上了一节生动的艺术课,人生课。美哉,饮之而不见其源;壮哉,望之而不见其端!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近石作
近石作
近石作
文清,原名张文青,字秋水,号,三清堂主。教师,自由撰稿人。

                          秋水作于2018-8-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的白板与较量~评近石画作《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ig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