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李玫瑾教授说过性格是后天的社会行为,说白了就是后天能干预。那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千差万别呢?是脖子以上的东西,对了,它不是颜值,不是发量,是脑子,是思维。
你肯定想反驳我:思维不也是后天形成的东西也可以进行干预啊。对,而且你也知道怎么干预,比如说读书。像我们上学就是通过读书通过做题来训练思维方式。进入社会虽然不考试,也会每天设定一个读书量,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但是我们要知道:读书就跟冬天起床一样,早起的人的比例是很少的。
所以很多人抱着自己固有的偏执的认知,来理解这个社会,还振振有词的指责别人是错的。在别人读书读得热火朝天,根本停不下来的时候,他们根本不要主动自己求这种“虐”。然而这是别人的日常,巴菲特每天五六小时的读书量,所以来对比下,不是财富的悬殊,也是脑子的悬殊。
既然财富达不到那个层次,我就在思维上向上靠拢一下。拿出藏书《富人的逻辑》。在序言中就列举了很多案例,底层人们通过遗产继承或者搬迁或者中彩票,突然间,跻身百万千万身价。按理说这些钱正常使用,小康标准生活,今生无忧。而最后的结局却不出意外在的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因为赌博因为吸毒因为投资等,败光了所有家产重新回到了社会底层。序言给出了一个结论:他们没有驾驭这些财富的能力——理财。
这本书结构简单,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如何创造财富。第二部分:如何保有财富,让财富增值。
在第一章中主要辩证财富跟幸福的关系。很多人都有仇富心态:金钱买不到幸福,财富让人堕落等。但有一句话,特别实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今上了年纪,我明白的确如此。
金钱可以让我们选择更好的商品和服务,金钱会避免很多困难保障家庭合睦,金钱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多的就不说了,一种是不赚钱就没有钱用,一种是有钱了可以选择生活,哪个舒服我们心知肚明,要不然序言举了那么多例子,就是因为太舒服,纸醉金迷最后又破产了。
第二章讲富人是怎么做到的。
给出了财富的数据,富人分为三个群体:1隔壁的百万富翁,净财富在100万到500万美元,全世界1240万人。2中间层百万富翁:净财富500万到3000万美元的人,全世界120万人。3超高净值人士:净财富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全世界12.8万人。
富人怎么积累的财富?自雇人士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远大于为别人工作的人,财富主要靠企业家精神来创造的家庭上升到财富金字塔顶层的概率要高出一倍。你肯定也在想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占比很大,然而经过调查大多数亿万富翁不是继承而来,而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和投资所创造的。从全球看,22.4%的最富有人士通过继承方式,73%的人通过工作或自雇的方式创造财富。文中还有一个例子,虽然子承父业,但是在父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了财富。
最后研究富人的性格:富人远比中产人士思想更开放。对于风险,在外界看来冒险的举动,在企业家看来,选择什么都不做才是极为冒险的,他们不担心冒险失败所带来的不利,他们更害怕没有抓住机遇而失去机遇。他们会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来达到目标,企业家在企业成长方面的自我效能越高,随后给企业设定的成长目标也会越高。富人都游手好闲?不,现代富豪的一大突出特征:大多是工作的富人。
这两章告诉了我们有钱是很舒服的,同时钱是能靠自己创造的,所以不要去仇富了,有那功夫多学习富人的优点,比给自己营造负能量坏心情要强的多,你说是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