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了解而包容

因了解而包容

作者: Kangkangblulu | 来源:发表于2020-11-22 16:27 被阅读0次

            有一次碰上航班延误,已经登机了,却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机舱门关闭之后飞机迟迟不起飞。渐渐的,大家有些不耐烦了。我正好坐在第一排,看到后排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一个小毯子快步走到机舱最前面,乘务员把隔帘拉起来,透过一道缝隙,我看到那人好像在跪拜。我先是觉得有点好笑,心想看来是实在等不急了,连求神拜佛的都有了。随后意识到他哪里是在祈祷飞机早点起飞,分明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到了一天五次的礼拜时间了,正在朝着圣地麦加城的方向做着朝拜的功课。

            长这么大,接触到的穆斯林并不多。记得小时候隔壁邻居一家是回民,不吃猪肉,有特别供应的牛羊肉票,那家的叔叔经常自己出去打鱼,穿着一套连体橡胶下水衣,每次打鱼回来都有些斩获。但除了饮食特别之外,好像在信仰方面并没有显出不同。

            后来在工作中因为做国际化的项目,接触到一些来自中东的人。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沙特的一位保险公司总经理,一身西装革履又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完全没有把他和印象中的穆斯林联系起来。但当他把护照上的照片给我看时,发现包着头巾穿着民族服装的他,看起来完全判若两人。

            再次见面安排在了迪拜,因为作为女性去沙特出差实在是不方便,不仅要包头巾,还需要有男性同事的陪同。熟悉之后就聊起一些工作之外的事。他说自己生在纽约,父亲是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大学毕业之后回到沙特,妻子是在沙特长大的女孩子。他把两个女儿都送去英国读书了,因为不希望她们受当地的文化影响,而是能够在西方文明中长大。

            911之后不久乘飞机时总是有些忐忑,看到中东装束的人就不免紧张,总怀疑有可能是碰到了恐怖分子。由此觉得伊斯兰教也是一种让人会走极端的宗教,再加上听说伊斯兰教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对于这种落后的宗教并无好感。

            在斯坦福商学院选修过一门介绍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和商业的课,讲到伊斯兰教时恰好班上有一位来自约旦的阿拉伯女孩子。她说在约旦90%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女性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职业女性也不少。她以前在国内一直是戴头巾的,但来了美国之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不戴了。班上也有印尼来的同学,我发现同样是穆斯林国家,相互间的差异还挺大的。

            这个学期选修了一门地理课,讲的是世界各地的宗教,教授推荐的教材是Houston Smith写的“The World’s Religions”。这位在中国出生,来自传教士家庭的Smith教授的文笔极好,其中有关伊斯兰教的章节让我终于对这个陌生而之前无甚好感的宗教有了一点了解。虽然可以说只是一家之言,但非常喜欢Smith教授的文字,也从中体会到因了解而包容的力量。

            书中提到,在所有非西方的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西方的,这包括了地理位置的靠近以及意识形态的接近,在哲学层面上,伊斯兰教是建立在希腊的哲学体系之上的。但是同时,这又是最被误解的宗教。也许正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的相近,由领土之争引发的各种矛盾,使得伊斯兰和西方国家长期处在战争状态。

            无论是“伊斯兰”还是“穆斯林”,其词根“slm”的意思都是“安宁”,而第二层意思是“顺从”,整体的含义就是“由全身心的顺从上帝而获得的安宁”。所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佛的意思是觉醒)一样,是以所追求达到的状态来命名的宗教。

            伊斯兰教中的“阿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上帝”,且是唯一的上帝。有些人将伊斯兰教又称作是穆罕默德教不仅是不对的也是大不敬的,因为在穆斯林看来,默罕默德并不是创造了这一信仰,他只是先知,是将上帝的话传给人类,他本身并不是上帝。

            穆罕默德有着众多不同的身份:牧羊人,精明的商人,隐士,被流放者,战士,立法者,先知-传教士-国王,神秘主义者。作为一个坚定的布道者,穆罕默德一直都不去夸大自己的能力,强调除了可兰经之外,并无神迹。在一个崇拜诸神的社会中坚持只有一个上帝,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强调众生平等,在一个穷奢极欲的社会中要求道德的坚守,这一系列看似的不可能,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居然最终收获了数百个家庭的追随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另一个奇迹,就是穆罕默德虽然没怎么受过教育,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上帝却借他的口给了世人一部古兰经。

            穆斯林对待可兰经的虔诚态度和基督教对待耶稣基督的态度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穆斯林认为可兰经只能用阿拉伯语来诵读,如果翻译成其他语言就失去了神性,上帝的意思也被扭曲了。可兰经里充满了上帝带来的仁慈怜悯和喜悦,而且认为人的天性是美好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的。

            如果要穆斯林用一句话总结伊斯兰教对人们的要求,那就是:它教导人们走正道(笔直的道路)。而这正是穆斯林在每天五次祷告中不断重复的。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分别是:通过咏诵信仰的证词承认上帝的唯一性和穆罕默德的先知身份;通过一天五次的礼拜来体现不断祷告的要求;通过给穷人的捐赠来均贫富,帮助弱者;通过斋戒来追求精神方面的成长;通过到麦加朝觐来向上帝表达敬意,同时也体现众生平等。愿意做到以上五点的就可以成为穆斯林。

            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一夫多妻的婚姻结构方面,Smith教授从历史的角度给出了另外一个解释。

            在伊斯兰教之前的阿拉伯国家中妇女并没有什么婚姻保障,社会地位也比奴隶好不了多少,她们的命运随意由她们的父亲和丈夫所左右。作为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而且刚生下来到女孩子常常会被活埋。由此看来,伊斯兰教对于当时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给予了极大的提升:严禁弑婴,给予女儿继承权(是儿子的一半),在教育、选举权和就业方面,可兰经也给予了女性享受同等权利的可能。

            在婚姻方面,伊斯兰教确立了婚姻的法律保障,并且给予了女性在婚前的自由认可权。在结婚时,丈夫被要求明确给予妻子一笔经双方认可的,一旦今后双方离婚,必须归女方所有的财产。

            虽然可兰经同意一个男子可以同时拥有最多四位妻子,但“如果你不能保证做到对待各位妻子一视同仁,那你应该只娶一位”。而且这里的“一视同仁”不仅仅是指物质待遇上的,还有对她们的爱和尊重。这让我想起那位沙特总经理也是这么告诉我的:虽然可以娶四位妻子,但实际上大多都是一夫一妻。因为可兰经里要求太难做到了。

            Smith教授的这本书对于每一种宗教的描述都是突出了美好的一面,但我们常常也是因为无知而心生偏见。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包容,而实现包容的最好方式就是去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了解而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iu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