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圈”这个概念是由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提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809261/0960d2c08c6aefdf.jpg)
巴菲特在1996年写给波克夏·哈萨威股东的信中说:
“精明的投资之道并不复杂,但要实践也绝不容易。投资者需要的是正确评估所选定企业的能力。注意,关键词是‘选定’:你并不需要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对每一家或多家企业了如指掌。你只许需要能够在你的能力圈之内评估企业。能力圈的大小并不是非常重要,知道能力圈的范围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能力圈”概念产生于金融投资领域,是一种理念,也属于一种心智模式。简单来说,能力圈就是“知道的事”以及“能力范围内做得到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力圈”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日常情绪管理,更好地在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中做出更合理适当的抉择和决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5809261/149ba291dffbe7cb.jpg)
一、善待自己——不必再为后悔而痛苦
一个人能力圈的广度,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从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到个人的出身环境、学习背景和职业等等。
所以,能力圈既不是自己能够完全左右的,也不是只凭个人的努力进取就可以无限扩展的。哪怕能力超强的孙大圣,也有他的“能力圈”——可以72种变化,但唐僧的划圈圈就制服了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话说我们自己,多少人痛苦于这十几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中自己的错过:错过买房发财,错过股市发财,错过电子商务,错过微博大V,错过知识变现.....不是让人遗憾的问题,简直就是后悔得捶胸顿足。
可是,仔细再想想,真的是自己错过了?还是,这些机会原本就不属于自己?
在这些“馅饼”掉下来的时候,当时的自己,不是没有被砸到,而是根本就不在现场——不管是知识还是心态,不管是能力还是眼光,其实都是在“馅饼”的能力圈之外。
自己现在的后悔,不过是另一种的事后诸葛亮而已。
如果我们能明白,人人都受到能力圈的限制,我们对连连的“错过”,也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必要的释然了。
二、善待他人——给他人的“不足”一个谅解
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那么,对他人也应该多一些谅解。
当朋友亲人做的某件事无法达到我们的标准,请停止讽刺人家笨;
当朋友亲人没有做我们期望他们做的事情,别立即就给人家扣上不在乎自己的帽子。
想一想“能力圈”这个概念,给他们发一张“通行证”,让他们过了评判的关口吧。
我们还需要主动地预想到他人的“能力圈”。如果我们明知道有的事情属于对方做不到的范围,即使我们非常期望,最好也别强提要求了,省得到头来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放人一马,各自轻松,岂不更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