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你会发现,否定词的出现频率还是挺高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这种现象似乎越明显。
令人惊异的是,孩子通常先学会“不”“坏”“难吃”等否定词,而不是“是”“好”“好吃”等肯定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否定词表示的是限制与危险,它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大人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而对孩子的进行的控制。
或许我们在无意识中将“不”这个词滥用了,大人用这个词来轻视孩子。大人常常将自己的不方便或者不喜欢与实际可能引起的对孩子的危险混为一谈。例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伸手去拿桌上的咖啡,父母便会大叫“不可以”,其实这只是怕他弄洒了给自己带来方便,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危险,父母只需把咖啡移走,或者拿到孩子嘴边让孩子闻一闻、舔一舔,满足他的探索欲望即可。
一个孩子听到的否定词越少,就意味着他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越多。可能在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字,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字从何而来,但它大概率是从父母对我们所说话的点滴积累中形成的。
如果一个孩子听到的都是愤怒的“不要、不行、不能、不可以”,那么在进入一个新的情景中时,他依然会认为听到的将还是“不”字。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很多的“是”,那么,在他将来的世界里就充满了“是”。
“是”是一个世界,在这个“是”的世界中,整个世界都在里面。
所以,教育中给孩子设定规则,可以用“不”,但是要尽可能的少用,我们可以选用积极的字眼来替代,将孩子的冲动要求转化成当下的陪伴探索或孩子对未来的期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