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新一期【知识就是力量】,这期主题很有指向“怎样成为一个不冲动的人”,其实自认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冲动的人,因为从九型人格上分析,我应该是属于脑中心的人,所以当碰到问题或选择时,第一反应是通过逻辑思维跳转分析,然后做出决定和反应,但是根据之前学习过的三脑理论,还有罗老师讲述的“杏仁核宝宝”故事,我觉得每个人还是有情绪的,也是有冲动的时刻的,毕竟生理构造已经决定了信息的走向,只是信息在杏仁核停留的时间长短和人类的修养对信息的反应程度不同。
冲动情绪管理有五大武器,第一个是设立边界,这一点是最近特别有感的,我觉得边界设定是最好进行自我管理的方式之一,无论是情绪还是行为。比如最近的逻辑思维说到的岁数越大,就越要谨守人生的边界:
人在20多岁,整天泡酒吧,这是张扬个性;30多岁要还这样,这就是过界了。30多岁,干什么都自己逞能,这叫能干;40多岁,要是还没有意识去培养年轻人,这就是过界了。40多岁,多参加社交,这是迫不得已;50多岁,要是还不严格挑选社交场合,这就是过界了。
其实守住边界,更多的就是为了自律和人生管理。说到冲动情绪管理,我跟先生约定了吵架冷战不能超过24小时,因为圣经上也说了“不可含怒到日落”,所以这条原则也成了我们的感情边界之一。比方说我
第二个冲动情绪管理的工具是减缓速度,减缓表达的速度,其实就是给情绪缓冲的时间。通过文字表达情绪是最好的方式,当诉诸于字面时,冲动性会立马打折,而我自己有时候会用暴走的时候化解情绪,比方说碰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会一个人到外面走一圈,喝杯咖啡回来貌似冲动的情绪已经消失一半了,起码没那么冲动了。
增加认知负担是第三个进行情绪管理的工具,比方说用笔记笔记,让杏仁核撤退,把专注都用在逻辑认知上,这样会最大程度记住课程内容。而我觉得付费课程的学习也是增加认知负担的方式,当一个课程是免费的时候,学习动力远小于付费课程的学习动力,因为当有费用投入的时候,势必想费尽全力收获东西得到回报。
第四个进行情绪管理的工具是把自己客体化,即跳出画面去看画,当你身在画面之中,你是会犯糊涂的,你只有跳出画面,这个时候才能做到旁观者清。其实这个就是拿镜子照见自己,我觉得每天的复盘是最好的照镜子行为,比方说有情绪的冲突点,我也会站出来,问问自己当时为何有愤怒。
最后一定是放大观察尺度,也就是放大格局,当我们的世界太小的时候,杏仁核宝宝是容易傲娇的,当时间和空间累积了足够的经历和知识,你就有了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理解世界的足够大的框架。我觉得这点是人生的积累和修行才可以达到的境界。
总之,情绪还是需要自我管理的,管理好了情绪也就管理好了人生的一半,当冲动、愤怒、负面情绪到来的时候,第一是冷静,第二是想想这五个武器可以用上哪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