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对混日子有个定义。首先,如果你是行业龙头,类似可口可乐,那么你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性和新一代营销投放,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口味,折腾来折腾去。历史上可乐改过口味,结果遭到很多消费者的抗议,最后又改回去了。但如果你并不是行业龙头,你的利基就少了很多,比如百事可乐,如果不相对可口可乐差异化定位和针对性营销,等待百事的就是逐步衰落。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假如你有了很多的财富(无论是自己赚的,还是继承),那么对你来说,怎么守住钱财(保值、增值)反而比创业更重要,但如果你并没有很多财富,打拼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养活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里要远离的是那些非龙头混日子公司。
当然,一个公司或者个人不会告诉你,自己就是混吃等死的。比如一些员工,他们明明就在混日子,丧失了活性,但是人家也不会再脑门上写着“我是混日子的”。这种公司和个人在生活中不少见,作为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远离此类上市公司。
市场残酷又真实,市场的利润大部分被头部公司占据,没活性的非头部公司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有创造力和活性的非头部公司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开辟新的品类,达到价值的跃迁。而半死不活,没有活性的公司将注定沉沦。
混日子的公司情况很多,有一类比较常见的就是没有任何人对这个公司负责,无论公司做的失败还是成功,都没有人来对此负责,此类公司常见于国企,包括平安控股的上海家化也是如此。管理层是拿着薪水打工的,大股东是没有实际负责人和责任人的国企,你都不知道实际这个公司是谁负责的。
还有一类上市公司并不是主观就想混,而是行业确实并没有更多机会,贸然转型的失败概率更搞,不如守着本行业一起衰落,不动还能活,折腾就会死。有些人也是,他们可能只是想轻松的享受人生,而不是在市场中厮杀,这无可厚非。所以本文并不是对这些公司,也不针对任何个人,而是我们作为投资人,必然追求的是利润,要远离那些价值毁灭的公司。而且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有些没活力的公司,估值还不便宜,所以证监会真的应该多发新股了,高估值是A股最大的顽疾。
所以有投资机会的公司首先行业上是要有机会的,不然再努力的管理层,也无能为力。其次,管理层要有主动意识,整个公司要有活力去占领更高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一个上升的行业中很容易形成正反馈,公司的战略连续成功三次,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能力就会提升很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战斗力的团队加上向上的行业是会持续的,这个一般会持续几年,这期间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拿稳股票,不要折腾,让企业经营生长。所以巴菲特才说过,你不需要太多股票来变富,几只股票就足够了。这里某些行业的龙头公司的持续性就不只是几年了,而是几十年,比如茅台、可口可乐。
所以,做投资,要么去投价格合理的龙头公司。要么就去投行业有增长空间的有活力公司。重点都是找对,拿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