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忙里偷闲写了篇简书《2018年挖慈姑的第一天》,本来是自娱自乐的,但没想到投放到群里后,竟然会引起了大家那么大的热议。可能是南北之间的差异吧!慈姑这个南方特有的产物,一般人别说是看,可能连听也没听过,下次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至于李桂娟老师的问题,水里绿色是啥,我们这里的土话把它称作“瓢”,其实是什么名字呢,我也不太清楚,网上好像称之为“芜萍”吧!当天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其实我是特想告和大家一起聊天的,但我只能是一个手挖慈姑,一个手拿手机看你们聊。心里是非常矛盾,想打字吧,又打不了;用语音吧,说出的语气又不好,因为挖慈姑要用力,如果在那时说话就特像骂人,所以那时的情景就是,你们聊,我挖!
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关于慈姑网上有很多介绍,如果大家在百度上搜索很容易就能看到。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网上的那些图片都是白慈姑,你们是看不到我家乡特有的香慈姑。在这里我不是王婆卖瓜——自买自夸,我是有事实根据的噢!当年其他地方品种的慈姑想打我们的市场,我们卖三块钱一斤,他们就卖一块钱一斤,由于他们的价格低,慈姑个头大又白,大家都纷纷去购买,一车皮的慈姑很快就被抢。但下一个圩日(不知道大家知道什么是圩日不)他们再拉来卖,就没多少人买了。买过的人都说不好吃,有苦味又不香,吃起来涩涩的,还是我们村的好吃。经过大家这样一宣传,外地的慈姑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市场,我们村的慈姑也就打出了身价。
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
物以稀为贵!当时整个镇就我们村几户种植慈姑,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到十块钱一斤,其他村的人那是羡慕到不得了,也跟着我们种植。可能是地质不同,也可能是水质不同,他们种植出来的硬是比不上我们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用这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三兄妹读书开支,全靠父母种植慈姑换来的)
别看慈姑长在水田里那么不起来眼,它可娇气了!别说用锄头去挖,那怕是用手去挖,不小心也会弄破慈姑的皮,而流出乳白色的汁。
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我们都会把挖好的慈姑和着泥放好,等到要卖得时候才会洗。因为我们洗得时候要非常用力才能洗干净,这样就会把慈姑的皮都弄破,所以必须要当天卖完,否折外皮变黄了就卖不出好价格。如果是自己吃,那我们拿一些出来洗下泥,去下衣,那是非常容易的。
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这几天跟内蒙的桃子姐姐,宣威的“贼妹妹”聊得挺好,心里想着邮寄点给她们尝尝先,但她们那里冰天雪地的,寄过去也吃不了了。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句:欢迎大家有机会到我家做客!
偷偷告诉大家,你们现在吃的砂糠桔,基本都是在我们这里发货上去的!
挖慈姑的第二天(二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