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野草之《复仇》

野草之《复仇》

作者: 随缘简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3:16 被阅读0次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兄弟三人,还有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一同收入小说《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中华精神发扬人。

野草之《复仇》

文章写的是,人的血管就藏在不到半寸皮肤下面,血温变化着,以求相互依靠,吻,拥抱完成生命大欢喜。这是人本性。

野草之《复仇》

若用利刃刺破皮肤,血立刻溅在杀人者身上;死者嘴发白,没呼吸,生命得以解脱,躯体永远永远处在欢喜中。

野草之《复仇》

他两人赤裸身体,手持利刃,对立在狂野中。

路人想他们要拥抱还是要厮杀,人们围的水泄不通,从四面八方涌来,伸长脖子,仿佛已感到汗味和血味。

没有动在旷野上,直到躯体干枯,也没有动作。

路人们好无聊,无聊钻进体内,有钻出,爬满狂旷野,又钻回体内,,口干舌燥,脖子困,没意思,走了,毫无兴趣。

野草之《复仇》

旷野中剩下赤裸全身,枯尸,死人般目光看着路人们干枯,永远沉浸在大欢喜中。

男女两人或相爱,相互残杀,看来是有仇,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个人站着丝毫没动,直到风干躯体,

那许许多多的看客看到自己干枯,脖子痛,失去兴趣,自己纷纷离去。把看客写得好细腻,他们的思想动机和不纯,就是看热闹,看相互残杀,或相爱而相互拥抱。

这一男一女用死人目光盯着路人们,充满仇恨,报复心理,这是对恶劣的习惯的憎恶。

我希望在看文章的你,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任何时候不要围观,不要瞎猜测,既堵路,又浪费时间,对解决问题非常不利。

相关文章

  • 野草之《复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兄弟三人,还有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

  • 野草之《复仇(其二)》

    本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29日《雨丝》周刊第7期。 耶稣自以为是神的孩子,以色列王,去钉十字架。士兵们给他穿...

  • 呐喊《野草·复仇》

    “今天,我想读一点鲁迅。” 说这句话是在好几天以前了,应该是挺久的,否则我不会刻意提起时间,也不会感觉很久没有读《...

  • 朝花夕拾

    鲁迅在《野草》的英文译本的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作者刻画的复仇者“裸着全身”“捏着...

  • 可期

    何必长情,何必刻薄 目录 登山路 野草扰之 君子驻 聆听之 轻抚之 未曾久留 野草感之 誓破顽石 沐恩泽 ...

  • 《野草》复仇(其二)读书笔记

    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其二)》是对耶稣蒙难故事的改写,描写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过程;着重体现了耶稣的心境,拯救者与...

  • 《野草》复仇(其一) 读书笔记

    “复仇”是鲁迅从早年到晚年,念兹在兹,一以贯之的恶一个思绪。几十年间在他心头萦绕不去,回环往复,多次谈及,成为作品...

  • 心香之:野草

    想写就写------ 野 草 我, 只与泥土为伴 我, 只与原野相随 风, 是我深情的歌唱 雨, 是我忧伤的诗行...

  • 墙角之野草

    城市的的大路 从一端到另一端 白昼有白昼的色彩 白云,乌云和蓝天 而夜晚只有黑色 连星辰也都去了他方 我来来往往,...

  • 野草之《过客》

    文章像一部话剧,对话中感受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场景就是在一间土屋,东边是杂树瓦砾,西边是破败从葬。门口枯树枝旁有一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草之《复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r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