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昆《母体的村庄》中的五篇散文,几乎可以满足像我这样的读者对那片土地的念想及想象,随之带来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是极其美妙的。
哈尼梯田是人间秘境,是大地的雕塑,她的存在,是艺术最博广深远的形式。
泸沽湖,能完美地彰显“宁静”这个词语的内涵。在泸沽湖的早晨,我很想成为湖中的一滴水,湖岸的一棵草,聆听泸沽湖的晨歌暮语。
坝美,是上帝赐给隐逸者的最后的礼物,是传说中比泸沽湖还美的地方,和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有着惊人的相似,若此生,能在坝美小住,人生便再无憾事了。
而色彩斑斓的可邑,如白雪般的梨花,开到极致的加级寨,皆是世人诗性疗伤的精神栖息地,透着无法言说的温暖和简静。
此文中,必昆以梯田,湖,村庄、梨花为视点,在世人的现时需求和精神旅行中,层层剥茧,步步深探,解构世外桃源,体味美色真髓,相约心灵之旅,互有渗透,互有隐喻,呼应参照,带出某种深远的意境。
一些神妙无比的心灵感悟,如珠玉闪烁,哲味幽深,在这篇散文中俯拾即是。品读必昆笔下充满母性和神性的村庄,心有所动,随之便拼凑出一幅幅幽深的全景图。这是所有追梦者的文化梦影和精神向标。
焕发着母性的村庄是迷人的。必昆笔下的这一组散文透着浓郁的乡村情结,他把关注的目光投给彩云之南那些远离喧嚣的村庄,带给读者的是多感官的享受。
静子:茶禅书静子,人如其名。
他选择了一种安静的写作方式。他的生活也是安静的。一本书,一壶茶,一支笔,伏案时,或写或画,还可闻见清幽的墨香、怡人的茶香。世间的香味千万种,唯有这一砚墨香、一盏茶香得以我们的眷顾、迷恋。
他是一个天生质朴的文化人,崇尚简单的生活。内敛沉静,这四个字用在他的身上是如此妥帖。他笔下的字,更是淳朴恬淡,含蓄馥郁。
某日,静子老师发来他的近照。他站在书柜前,着一件宝蓝色的斜襟上衣,隐约中透着文化人的儒雅静沉。
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的图,古色古香的家什、配饰,各种材质和形态的茶具,他的书桌干净整洁,还有窗台上那一簇簇开得葱郁的水仙……我想着,这便是他所喜欢的生活样式吧。
人世喧闹,人心更是浮躁。我不知,要潜修多久多长的时日,才能修得如他那般的气定神闲,心境澄明。
生活中不能缺失的是风雅,而世间所有的优雅与情趣,皆源于“慢”。“慢”的节奏,是很多人渴望却不可及的。
从静子老师身上由内至外散发出来的那种风雅,大概与他多年潜心写作、研习书法,静悟茶道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