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伤害亲人,没有伤害陌生人,这是很值得宽慰的一件事。但我在灵魂里深深地伤害了自己,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原罪”,我是幸运的——我用“原罪”审判了自己。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与我一样,倔强的爱着这个世界。从委屈到抱怨,从抱怨到仇恨,从仇恨到迷茫,从迷茫到清醒,从清醒到爱。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每一步都是悬崖峭壁,扭一下便粉身碎骨,但还是坚持到了终点,而终点又是一个开始。后来我才明白终点就在脚下,因为一辈子还很漫长。
我时常问自己“这样对吗?”,风没有回答我,天空没有回答我,草木没有回答我,猫猫狗狗没有回答我,我望着路灯下的影子,它也没有回答我。我不知道自己审判自己是不是可以,或者是让别人来。因为我总是如是想,最烂的生命要有尊严的活着就是自己决定死亡。带着这样的念头风雨无阻的走了好些年。
我知道人走的久了便会累,不知道你累了是什么样子。我会找个安静地地方看天空,也许白天也许黑夜。我不知道这样对你有没有用,我只是喜欢一个人说话,所以人们都说我很老实。我便把这话告诉蓝天白云,告诉小桥流水,告诉日月星辉,告诉葱葱草木... ...我想它们一定是开心的,因为林黛玉像我,就是时间过得太久,没能遇上不然就可以知道我像不像她了。你们说呢?我对空气说着。
日子过的久了也总会让人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只是做之前人都是没有理智的便也谈不上理智二字。不过做了便是做了,哪来那么多口舌,所以我从不谈当初,也没有悔恨。人活着是要向前的,你不走生活会逼迫你走,只是结局可能不会如旁人眼里那般如意罢了。我也想过不去看旁人的眼光但这很难做到,所以我把旁人一度剔除了自己的世界好些时日。人在低潮的时候难免不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所以不能说年,那得几千几万年了,还是“些时日”好,讲的也轻松。
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好玩儿,便下了灵魂上的那座山。下山前师傅说山下的世界是险恶的。我说我知道。师傅看了眼天空说你去吧!
后来还是会想起在山上的那些日子,审判没有原来那么严格了。如果你在这个世界走的越远你便会明悟越多的道理,道理多了你就会知道“原罪”是可以被原谅的,只是审判的权力要交给它人,因为是这个世界合伙养育了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尊严”是件不坏的事情,但你要明白它们也需要你有勇气的去面对。
我知道“凡事皆有于我”的道理,所以我一直没杀死属于我的“原罪”。人们常说: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力,没有人可以剥夺这种权力。所以我尊重一切事物存在的必然性。可是罪就是罪,我还是会迷茫,会回到那座山上,会度日如年,会有不理智的时候。我知道人无完人,但我仅仅是希望,我可以对自己像对别人那般好。
这两天看网络小说,看了上千章。第一次从这样的小说里学到一些东西,但也只限于我傻。你们还是不要学的好,除非你也想胡言乱语的写给别人看,不然浪费了大好时光全读了这种书,确实应验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谚句。最关键是这类小说都有对“美”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描述,日子久了你会把这种情绪带到生活中,虽然这个时候现实打不倒你。但你要知道妄想终究有天是会破灭的。
大陆上修炼的功法是与星星有关的,那句“位置是相对的”与那句“命运就是没有命运”讲的特别好。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哪些是过去影响到你现在的因素,然后改变它。不要怀疑这些改变,就像你怀疑氰化钾毒不死人是一样样儿的,等待永远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会到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我一直在想怎么面对“原罪”的问题也是这本书给了我启发——熟读三千典藏。
进而我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圣贤是读了很多书明悟了很多书的人,君子是读了很多书用了很多书的人,伪君子只是读了很多书的人。所以做人也就做做“圣贤”才好玩一点儿。然纵观古今中外,也唯独中国才有这种可以传承的大智慧。所以我不在羡慕国门外的沃土,他人家门里的金山银山,我只羡慕那些比我书存的多的人。
书读的多了可以明智,圣贤书读的多了却可以洗涤你的灵魂。
明智:它不等于提高智商,我也不知道智商会分高低,我只是觉得我们比其它物种知道的多些罢了。也许会有结构上的差异,但我不认为那就是高等与低能所存在的因素。
关于读书有什么用: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样子,便是这个世界待你的样子。
关于文章:里面用了暗喻,一来不长写文二来也无系统学习,倒是笔笨了些。若不懂多读些,实在写的不是那么回事儿,便当我胡言乱语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