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江同学去医院复诊,他约的是早上八点到八点半最早的门诊,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左右才轮到他,当时门诊的长凳上已经坐不下了。
我站在二楼人少的地方等他,现在看珍一般不让陪诊人与患者一起见医生,这点挺好。往往有陪同者一起会更多浪费时间,甚至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出现误差的几率提高。
结束之后,他去做了个过敏测试,接着又跑去排队找医生重新开药方,最后排队取药,这个过程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左右。
这次复诊实际上间隔了快四个月,因为第一次拿的一堆西药,江同学没有遵医嘱吃完。然后,我建议他到社康看了两次中医,那些中药虽然在我的监督下喝完了,但他每次十分痛苦。
若是患者本身对治疗过程抗拒,效果其实不好。当他决定不再吃中药,要再次看西医,我就只有尊重和接受了。
这想起了,父亲在中风后住进康复科一周后的画面,他非常不配合医生做理疗和检查,作为家人的我们感到心力交瘁,担心错过最佳恢复时间。
后面,只有医生看出了父亲需求,让我们办出院回家做康复。当时我们都对父亲的康复预期持悲观心态,认为回去了大概率比在医院还糟糕。
事情最后反转了,因为母亲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因为她知道,父亲得恢复自理能力,她才可以在日后过得轻松一点。一边卖苦一边用蛮劲,每日都要对父亲强制性拉伸手臂腿脚和按摩。
同时,母亲让弟弟去承担训练父亲重新站立和行走,我也接力陪练了一段时间,所以出院后花了两个月左右,父亲终于可以扶着栏杆行走。
有些时候,当我们放下担忧去尊重和接受,也许会迎来好的结果,毕竟生病的那个人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