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画堂春》赏析摘录

《画堂春》赏析摘录

作者: 宁汐漫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2-16 18:29 被阅读0次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赏析 :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夏天,地点在江南。江南风景如画,集天地灵气,素来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张先《画堂春》同样以江南为寄情对象,对江南的湖山风光和人物风物予以讴歌和盛赞。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词人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中的“青”字润色,色彩明晰,光鲜灵动。“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显。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转景入人,天人合一,在这大自然的美景里添了一抹人气和人情。写歌女之美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宋词中女性形象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之优势意象,中国文化重视女性美,尤重视其内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此句六字再现了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曼妙婀娜。听其歌,见其人,“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 “莲子参差”、“霁山青处”、“水天溶漾”、“人影鉴中”,这是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桃叶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阴”,又是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帘,交相呼应。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实在中肯贴切。

相关文章

  • 《画堂春》赏析摘录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

  • 秋日微雨,犹忆纳兰

    画堂春 ...

  •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摘抄)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

  • 画堂春·春

    海棠社第89社 主题:填词,《画堂春》 体裁:不限 文/寒霜 【原创】 画堂春·春 暖风拂岸柳芽新,枯荣寒去逢春。...

  • 画堂春•春

    作者/申健 有春有酒有诗歌。伴春细数巍峨。一春风景画图多。春态婆娑 春雨春花春树,春烟春月春荷。春桃春柳映春波。春...

  • 画堂春

    倚栏听雨怯东风,彷徨迷乱愁容。残花蝶落起波痕,难遣春深。 独步长廊惆怅,杜鹃花下怀伤。双眸交错雾...

  • 画堂春

    作者:云淡风轻 三分春色七分赊,纷纷流景栖霞。别来游迹水之涯,嗔雨怜花。 昨夜画堂深处,向谁无语轻嗟。折香一朵剩...

  • 画堂春

    【画堂春】 翠连草际柳初长,水扶山色烟茫。画楼亭上抚琴章,暗动芬芳。 昨夕千峰雪满,今朝争忍推窗。分明春梦懒思量,...

  • 画堂春

    西风飒飒映闲窗,冰轮惨惨微凉 飘红杳杳石沾香,叶落踉跄。 木绣簇簇粉染,轻纱笑靥罗裙。 春城可有落花痕,千里难奔。...

  •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堂春》赏析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do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