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之弱

教育之弱

作者: 赵赵的创想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4-07-13 23:36 被阅读0次

荷兰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Gert Biesta)提出了“教育之弱”的概念。他认为,教育是缓慢的、艰难的、受挫的、不确定的过程,教育是一种弱的方式,存在着美丽是,在这个追求速度、效率、确定性的功利时代,人们往往希望教育是强的,要求教育是即时见效的、确定的、安全的、可测量的。教育是弱的。它不一定立竿见影,也许若干年后才会见效。一位智者曾说过,把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叫教育。换句话说,教育要在若干年之后,才能显现出它的都有很有,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久的、深刻的。所以,教育需要长期主义。教育是弱的,它不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教育者的一种信念。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出学生的无限可能性。教育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教师不是工匠,教育无法批量生产零缺陷的产品。教育是弱的,它不是塑造和规训,而是发现、引导和唤醒,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和唤醒,教育不是将不一样的学生塑造成同样的人,而是要将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他们各自独特的样子。教育是弱的,它不逞强,也不用力过猛。一个组织的管控越强,越像监狱;教育越多,才越像学校。所以在学校中,管理应该退一步,教育应该进一步,我们应当更多地用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管理的方式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是弱的,它不应当功利。好的教育常教无用之学,也许这些无用之学恰恰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就业者,更是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教育是涵养而不是规训,是润泽而不是说教,是唤醒而不是塑造,是自由而不是管控,是差异而不是统一,是内驱而不是外推……是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个性涵养个性。是的,教育是弱的,它如水之弱,亦有弱德之美。《道德经》有言“弱者,道之用”,其含义是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使它们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这是润泽的力量,是弱德之美。水虽弱,其力也强,所谓滴水穿石,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教育之道,亦复如是。

相关文章

  • 家族之强

    古往今来,一人之强抵不过家族之强,一人之弱抵不过家族之弱。一人独强,家族弱,强不久矣;一人弱,家族强,虽弱外人惧也...

  • 读书打卡 day82/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三十六章 经典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

  • 涛声

    学校教育尤当有良心。学生天生虽智力有差等,然天生愚弱之疾患终归于少。可叹后天之教育多不足,父母多叹学校,而一味打麻...

  • 静弱慈

    三个字做个好妈妈:静 弱 慈 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 父母是教育的载体(资料图 图源...

  • 千古浩然正气 ——评韩愈

    17级教育学院 田泽 苏东坡评论他说“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弱。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中华历史几千...

  • 分而弱之——讀通札記(1121)

    讀柏楊白話本《卷104》,感:1、分而弱之。通覽歷史,俯瞰古今,滅國之策,大而分之,分而弱之,弱而滅之。竊以為是。...

  • 李宝臣书法作品

    弱德之美

  •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三个字做个好妈妈,静,弱,慈 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

  • 读书打卡 day124/2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下篇|第七十八章 经典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

  • 品味叶嘉莹先生书中所提到的“弱德之美”

    何为“弱德之美”?卜庆振老师为我们点拨到:“弱德之美”并不是弱者之美,弱者并不值得赞美,“弱德”是贤人君子处在强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之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g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