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三主李昇、李璟与李煜,论治国,一个不如一个,论写诗,一个胜过一个。最终千古扬名的,却是国治得最差,诗写得最好的李煜。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成为文学史上写亡国之痛的魁首,不仅写得痛绝,也写得美绝,两者合一,才成其为无可争辩的第一。
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有南唐二陵,墓址犹在,有李昇,有李璟,而最为后人念叨的李煜墓却无着:他在开封被宋太宗赐牵机药毒杀,起因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从这一点来说,亡国且亡命之痛词,史上无出其右。仅此一点,宋太宗葬他,也只能草草了无痕。
给学生课堂上讲李煜词,是一场酣畅的精神洗礼,是一场艺术熏陶的审美大宴,也是一次生命的深度体感教育。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词,被今人谱曲传唱,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却成为流行的歌曲,并在舞台与歌厅广为播放,这倒也很切合李煜生前做皇帝时夜夜笙歌曼舞、日日美人美酒的奢华生活的风情。
乐极生悲,人生的极致之乐,终于导致了人生极致之痛。曾写过《假如李煜不当皇帝》一文,笔表达惋惜与崇敬之情,当然,更多的是对他文学成就的盛赞。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或者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假如李煜不当皇帝,文学上就少了词中之帝。皇帝无数,而词中之帝却只有他一个。当一辈子的皇帝,会有南唐三陵,但他的声名会速朽。当伟大的词人,他的声名会永存。生命的长短是相对的,活得长久不见得活得有价值,不见得就值得。李煜因词致祸而亡,应该说是为不朽的诗词而献身,是轰轰烈烈火的死,是文学的烈士。
词学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央视读书访谈节目中,激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对李煜的评价:“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是王国维先生对李煜词的一言九鼎的绝赞,就凭这一点,他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继广开来的高峰一座的崇高地位。
我们看,南唐三主李昇、李璟与李煜,论治国,一个不如一个,论写词,一个胜过一个。最终千古扬名的,却是国治得最差,词写得最好的李煜。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成为文学史上写亡国之痛的魁首,不仅写得痛绝,也写得美绝,两者合一,才成其为无可争辩的第一。
又想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大意说石刻的纪念碑终会湮没,但刻在人心上的丰碑才不朽,李煜的纪念碑,就是这不朽的无碑啊!
叶嘉莹还在讲十家词的《几多心影》一书中,重点讲她所最看重的诗词感发观点时,说诗词若能触发心灵感受,他诗为我诗,才是境界,于是以如何读李煜词为例,又从王国维的“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切入李煜词,洞见李煜词新境界。
叶嘉莹先生对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极为欣赏,虽然感叹的只是诗人的亡国之君的亡国之痛,但叶嘉莹先生却说就这一句,却把我们都一网打尽了,也就是说,这一句写出了我们共同的生命感叹:春花秋月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这春天总是一年又一年的来到,我们能知道的是难以忘怀的往事有太多太多。是啊,这样的生命感叹,真被这千年前的词人说个正着!真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故而千年以来,共鸣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诗人。再深层地想,这句诗也写出了我们的困与忧:前途不知,往昔难追,再美好的日子总有尽头,又有多少回忆在心头?是啊!帝王心与草民心也是相通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唯有且行且珍惜。
李煜是徐州人,老乡,徐州应该为这位伟大诗人建立过纪念设施吧?百度搜索未见,查徐州日报电子版,可知徐州建有历史名人馆,介绍徐州出过的历代众多皇帝,但相关的文字介绍很长,却不见李煜二字:
徐州产生过众多一国之君。
帝王厅的两侧是10位徐州籍开国皇帝的“喜神像”。
一位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此外,徐州皇帝还有后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南北时期宋武帝刘裕,南朝齐建立者萧道成,南梁政权的建立者萧衍,五代时梁朝建立者朱温,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
……
可惜没有提到李煜,原因在于他不是开国皇帝,但他文学上的贡献之大,文化上的影响之深远,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却又不在任何开国皇帝之下,他是词史上的“开国皇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