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管理严谨,行动整齐划一的我,昨天陪着武总参观完一所学校后,有了对原认知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的“齐刷刷”都值得赞扬。
职场近四十年,被许多别人的“齐刷刷”所感动、所感染,也收获过了无数次自己组织活动“齐刷刷”后的被称赞,真可以说是付出在其中,乐在其中,甚至骄傲在其中。可为什么今天却对“齐刷刷”有了别样的感受?其中包含有“不可以强制孩子们这样齐刷刷”的否定之念。我的一贯的“齐刷刷”思维与行为难到这么不经晃动?我问了自己N遍,在假设思维之后,似乎找到了其中本质的问题在哪里。
如果让我再组织一场大型活动,是否要继续严谨、有序的工作风格和工作效果?回答是肯定的、毫不含糊的。如果是让我负责每天的早操、课间操,我是否要把它做成向所参观的学校一样精神饱满,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的齐刷刷?回答是肯定的、毫不含糊的。既然是如此,怎么感觉自己的原认知被武总颠覆了呢?
武总说“做到整齐划一不难。比如让学生们统一穿校服,如果用纪律约束,很简单,但如果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穿校服,把穿校服当做一种荣耀就不简单啦。”这是说什么呢?我这样理解,作为为孩子们终身成长负责的校长,为了规范一个行为,让孩子们内燃的力量远远大于设置一个条框的力量。从本质的角度去解析,前者是施教者的仁心,后者是施教者的私念。所以说,两种教育的初心是同途殊归,而不是殊途同归。只是教育效果的显现太过漫长,若干年后才会显现。在此,我似乎感受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该怎样置放。
看似成长、看似发展的背后,因初心不同而结果相差甚远。武总之所以有如此的耐心等待学校在发展中的变化是在“道”上下功夫,做文章。
人与人在一起共事,首先是价值观的一致。对人性的理解、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的一致。很是认可武总如此的表述:做教育,虽然需要一定的“术”,但终究应该在“道”上行事。什么是道?那就是尊重成长规律,尊重人性,要由衷的接纳牵着马散步与牵着蜗牛散步的差异。
武总说,那样的“齐刷刷”校长会累到疲惫不堪,甚至会累死。是的,自己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切身体验吗。今天被触动的思考:做校长也罢,做人也罢,因执着而累死是没有价值的;因自己执念而强迫别人不得不跟着自己去做是不可取。但是,能坦然地接纳所有遇见,大度地包容所遇之不悦,耐心地静待自己所期待是需要在挫折中修炼的,而不是在顺风顺水中轻而易举的拥有的。让认知发生变化是成长的关键。
由此想到有一篇题为《魏书生,一个听话者的教育技术》的文章中对“魏书生模式”有过这样的表述:“魏书生的教育探索几乎都是在默认他当时所出时代的现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的,他几乎从来就没有越过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去反思其中的合理性与缺失,实际上他本人正是社会既定教育教学目标的忠实贯彻者,甚至是加倍的贯彻者,而且是用一种渐趋精致的技术来贯彻执行,他的教育改革大都是那种不越雷池半步的技术性改革,而不是整体教育理念的改革与探索。”今天所遇所思不正是这个现实、这种观念、这样思维的又一具体场景?所庆幸的是,自己虽然是那个年代的教育产物,但终是有所突破,突破时代,突破自我,走向规律的探究与思索。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根上对教育进行探究。
“齐刷刷”,管理的需要。但达到“齐刷刷”的过程中所持有的教育初心与采用的具体做法却需要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