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清平乐》电视剧即将迎来大结局的收尾,整个电视剧中的人物刻画也让很多网友表示不满,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饰演赵祯(宋仁宗)的王凯,他的一生感情经历。与曹皇后为整剧的主线,而CP却太硬,让人无法接受。而唯一独宠的张妼晗,虽然赵祯对她处处忍让,不过赵祯却爱的太表面,而对于张妼晗来说她对赵祯的爱才真的是真爱。
赵祯喜欢的只是喜欢张妼晗表面
其实,赵祯喜欢的也就是张妼晗表面的言语无状,和她身上那股子跳脱劲。论宠爱,确实我同意提问者的话,宠爱只是表面。
-
仁宗在大娘娘刘娥的教导之下长大: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人,要做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的表帅。
包括恩师晏殊对儿时仁宗的教导,也是用哄小孩听话的方式:说教一番后给孩子喜欢的糕点。
仁宗从小到大都是循规蹈矩,因为他一步踏错,会有大娘娘和文武百官来批斗他。试问这样一个人,大婚当晚遇到幼时张妼晗为自己的宠物报仇,心里怎么能不羡慕。
他堂堂帝王,面对谁都不能敞开心扉,不能畅所欲言,做自己想做之事,活得还没有一个小女孩恣意潇洒,心里肯定憋屈。
-
长大后的张妼晗对儿时关心自己的官家念念不忘,想尽办法留在仁宗身边,让仁宗找到了自己被需要的感情缺失。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张妼晗就是这个会博得仁宗关心了庇护的孩子。她让仁宗看到,仁宗有全天下,而她只有一个仁宗。
所以这样的张妼晗,仁宗肯定宠着了。毕竟她所求就真的只是留在他身边,虽也想独享他的爱护,开始的时候仁宗也确实给足了,只是有前朝事和那帮怪会扯的大臣,这个持续爱护的能力肯定日渐衰弱了。
-
张娘子母家势力开始见长
张娘子开始没有强大的母家,但是在陆续生女,位份升起来之后,她被贾婆婆蛊惑开始扶持自己的伯父,也是导致后部分仁宗表面关心她,实际内里没那么宠她的现象。
本来他的伯父在早年她与母亲落难之际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但是随着张妼晗在后宫得宠,她在贾婆婆的安排下,开始扶持伯父,拉拢前朝官员的女眷。
这样做与前朝朋党之争无异,仁宗肯定不喜,虽然最后没有给张妼晗的伯父宣徽使的职位,但是给予张家的恩泽也是过犹不及。
-
张妼晗在女儿相继夭折后,变得哭哭啼啼,疑神疑鬼。
她是个可怜人,女儿先天不足,相继死去,自古这样的女人在后宫肯定是不会再有宠爱。但是张娘子毕竟是仁宗心上的朱砂痣,宠爱依然未减,只是也不可能更甚从前。
尽管她一次次僭越,“发疯”胡来,仁宗都能忍受着,只不过为了当年“这天下,只为你一人”的诺言。
苗娘子才是宋仁宗认为最亲的亲人
徽柔说就当张妼晗是个疯子不同她一般计较,仁宗却没有任何反应反而夸徽柔懂事
从侍女开始,张妼晗就像开了挂一样晋升,脾气、娇纵也逐渐无法理喻,若不是仁宗念在对张妼晗还有几分喜爱、两个孩子接连离去的苦楚,张妼晗始终会被厌弃。苗娘子是仁宗认为最贴心的亲人,小徽柔也是极具可爱、能让仁宗感受到温暖的家人。
加上刚刚出生的小皇子,仁宗更喜欢这个四口之家。他总是说要先处理完最难的,才会允许自己放纵一下。和徽柔、苗娘子在一起。徽柔小小年纪,却要比张妼晗要懂礼很多,她感慨自己的父亲承担太多,甚至想要为他分担。即使受尽委屈,一盒子蜜饯就可以轻松哄好。
宋仁宗子嗣不多,儿子更是极少,最兴来给了仁宗希望,而徽柔更是他的长女
徽柔和最兴来的身份极为特殊,徽柔是仁宗对第一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受到进封的公主。最兴来的出生给予了宋仁宗期望,宋仁宗本来子嗣就很少,尤其是皇子。他自己又处于实行新政的开始阶段,意气风发,对于两个孩子自是与常人不同。
可惜的是,最兴来的离去,让苗娘子颇感伤怀,而仁宗的事业似乎也开始走下坡路。晏殊的离世、范仲淹的被贬,一切的一切皆因常年“重文轻武”导致的宋朝积贫积弱,冗兵冗费虽尽在眼底,仁宗也拗不过朝中势力。伤一发而动全身,徽柔的夜叩宫门,群臣的谏言,让仁宗再难喘得过气来。
仁宗临去世的时候,一边担心着徽柔,一边又害怕母族就此衰落。徽柔和李玮的再次复婚是仁宗做的最后一件事。却也因此断送了徽柔最后的希望,同一年,郁郁寡欢,就此香消玉损。
福康公主从小就聪慧孝顺
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第一个活着的女儿长大的女儿,宋仁宗的子女本来存活就非常困难,虽然福康公主生下的不是男孩,但对于宋仁宗来说,这是他第一个孩子,即使是女儿,也疼得如珠如宝,而且福康公主对宋仁宗也非常的孝顺,经常陪伴在宋仁宗的身边,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又有孝心的女儿,再加上又是第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在宋仁宗的心里非常喜欢。
张妼晗虽然生了孩子,却没有存活
历史上记载宋仁宗的四个活着女儿,没有一个是张妼晗的孩子。张妼晗从小在宫里当差,在宋仁宗身边伺候,能在宋仁宗跟前伺候肯定聪明有眼色,脑子灵活。随着张妼晗年龄稍微大一些,容貌自然就慢慢长开了,张妼晗二八芳龄含苞待放,再加上张妼晗之前本来就是宋仁宗跟前的女官,察言观色这个肯定不用说,伺候了宋仁宗这么久肯定比较了解宋仁宗的喜好。所以在后来得宠这个也是有原因的。
不知是宋仁宗身体原因,还是宫斗的太厉害,宋仁宗的孩子成活率太低了。大多生下来都夭折。宋仁宗这么喜欢张妼晗,张妼晗也生下了孩子,只是很可惜张妼晗的孩子并没有活下来。如果张妼晗生下的孩子能够活下来,或许宋仁宗爱屋及乌也会宠爱他们的孩子。然而很可惜的是,张妼晗的孩子都早殇。
虽然宋仁宗非常喜欢张妼晗,可别的嫔妃生下来的也是他的孩子,如果孩子听话懂事,聪明善良又孝顺,做父母的总是偏爱一些。宋仁宗也想疼爱她和张妼晗的孩子,关键是张妼晗的孩子没活下来,想疼爱也没法。
忍让她,是因为宠爱她。
张妼晗一直在消耗宋仁宗对他的宠爱
张妼晗在《清平乐》中是一个很不讨喜的角色,为人浅薄,没什么内涵,又是中伤曹皇后又是陷害公主赵徽柔,做了许多坏事,但宋仁宗赵祯仿佛瞎了一般,依然处处维护她。
其实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张妼晗这样的人设不合理,宋仁宗本身就是仁为主政,怎么会喜欢这种坏女人呢?但事实永远比小说或电视剧来得精彩,真实历史中的张妼晗的确就是这么个人。
宋仁宗喜欢谁,和品德没有太大关系。别的后妃,当宋仁宗想要赏赐自己家族的时候,通常都会推辞一番,以表明自家安分守己,不贪心。
曹皇后和后来的英宗皇后高滔滔都是如此,极力劝阻宋仁宗加封娘家人。文武百官都赞扬她们的贤良,史书上也留下一笔。
张妼晗却不是如此,主动为大伯向宋仁宗索要“宣徽使”之职,宋仁宗也答应了,认为这不是什么高官,大臣们不会反对。没想到包拯坚决不同意,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宋仁宗脸上了,他只好收回成命。
回到后宫,张妼晗满含期待的来问事情办得怎么样,宋仁宗黑着脸说:“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张妼晗的奇葩事还不只这一件,她曾想让宋仁宗帮她借曹皇后的车驾仪仗出游。宋仁宗也挺有意思,明知这是不可能的,却又不想当坏人拒绝宠妃,命她自己去找曹皇后借,这也是让她知难而退的意思。但他没想到,张妼晗还真敢去,曹皇后也真敢借。
暗含的意思是,你一个妃嫔,怎么敢于礼用皇后的仪仗?这是嫌外面的大臣们骂得不够多,还想再找一顿骂吗?
由此可见宋仁宗并不是不知道张妼晗是个什么样的人,但那有什么关系?他又不需要张妼晗打理宫务,那些事儿自有正宫娘娘曹皇后。
宋仁宗对张妼晗的定位就只是宠妃
张妼晗完全可以当个无法无天的宠妃,因为宋仁宗再怎么宠她,她都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说得直接点,男人对正室和小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如果这样的张妼晗是皇后,宋仁宗肯定对她不满意,而如果曹皇后是妃嫔,宋仁宗也不会宠爱她。
张妼晗去世后,悲痛万分的宋仁宗不顾曹皇后还在世,执意追册张妼晗为皇后,谥号温成。这也成为了她是宋仁宗真爱的证据。
但在我看来这可未必。张妼晗要是活着,宋仁宗再爱她也不会废了曹丹姝立她为后,因为宋仁宗给她的定位就是宠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