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曼晴
《芳华》观后感---愿善良得善果我不是《芳华》电影背景下的人。
大概从何小萍蒙在被子里举着手电筒给父亲写信,因思念父亲,想知道父亲劳改是否已经得到平反而哭泣那一段开始,我便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整观《芳华》整部剧,父亲这个角色,在每个孩子的人生中,其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萧穗子的父亲终于得到平反了;
陈灿的父亲是某个大官;
林丁丁、郝淑雯、何小萍宿舍舍长,等等这些人的父亲大概也是某个要职官员;
唯独何小萍的父亲终因不堪折磨逝去。于是,唯独她像一颗没有大树庇佑的枯黄小草,任由命运践踏。
何小萍六岁起便已经像没了父亲,母亲改嫁后再也不曾抱过她,唯独一次抱她还是因为她故意把自己冻病高烧三天换来的。
看到这儿,我不免又是泪流满面。
就像电影中萧穗子回忆说,“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何小萍的一生,大概在六岁时父亲被抓去劳改开始,便不再被人善待。
她珍视刘峰的善良,她把这份珍视藏在口中、心中十几年,乃至故事结尾她用一生去善待刘峰。
《芳华》是非常写实的,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常常对恶无能为力。
就像刘峰,他终其一生都如雷锋一般助人为乐,不知他是否真心享受活在这种被称为活雷锋而忘了自己的缥缈中。
可是,生活中,当大家遇到任何困难都想到这个活雷锋时,却没有谁真真正正地打心底欣赏他。
大家享受着他带来的便利,同时消遣着他。十几年过去,大家都天各一方,也各有成就,而他还是他,那张淡定的脸盘因岁月剥蚀更显深邃,亦更显对命运的无奈。
残疾后的退伍军人大概更希望在战争中死去,因为那样他会被世人尊称为英雄,而不用在为生活奔波时显得潦倒不堪,让人心生怜悯。
我想到了《阿甘正传》里那个被阿甘救下的失去双腿的军官丹中尉。他是在不愿意活着却被阿甘强行救下的人。
救下了命又如何?
在他康复后,因失去双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过是对生活充满了绝望,酗酒度日,荒淫无度。
丹中尉宁愿在战争中死去而被世人唤作英雄。
倘若刘峰也在中越战争中阵亡,大概在想象不出因残疾而造成生活的窘迫时,反而他的那些善行会被他的战友们歌颂,他的精神也会被像雷锋精神一样得到弘扬。
善良没有善终,反而在某种程度下被当成了笑话。
战争残酷,可比战争更残酷的是人性里无意识里跳出来的以世俗的成功去评判一个人的俗。
我们常常对恶无能为力。除非,你足够强大。
强大后的善良才会被冠之以善良。但愿那些小心翼翼呈现善良的人,在不因善小而不为的自我约束中,逐步实现凡尘里的成功梦,终得善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