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在南京的老街巷穿梭,阳光透过窄巷照在斑驳的墙上,被晾晒的口罩、嵌入墙壁的排风扇和网起的电线在墙上投下的光影吸引,拍下这张照片。拍照时,又想起我与老爸的一次通话。
在新冠疫情胶着的时候,南京几乎所有的药店门口都贴着手写的“无口罩”的告示,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告诉要买口罩的人不要进店里来问了。也许,一开始药店的店员接待了太多来要买口罩的人,一次次的告知没货,太烦,遂想到在门口贴上告示。
这样,不论是对药店还是对顾客都省事。有了告示,顾客不用掀帘子进店去问了;店员也不用费口舌解释了,否则浪费时间还不产生效益。
据我观察,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看到这样的告示总不免心生疑窦,那段时间新闻天天说口罩的生产能力如何提高,产量如何激增,怎么还是一直缺货。
消费者对于原材料、生产、物流和零售并不知晓,也不关心,关心的只是一直缺货的问题何时有解,无奈这个问题就像提给一个黑洞,连问题本身也被吸入无尽的黑暗中。现实与宣传之间鸿沟是产生不信任的根源。
见南京这样的情况,我想到老家宿迁的状况可能也是如此。于是我给爸打电话,问宿迁能不能买到口罩,如果买不到,我从南京寄一些给他们。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担心疫情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在大年三十前口罩还不难买的时候,在宿迁药店买了十几包上百个口罩,过完春节给家里留下几包,剩下带回南京了,加上老婆上班后单位每天发口罩,所以家里的口罩是不缺的。
爸说:“不用,家里有。你要还可以寄给你们。”
我说:“怎么可能,一共没几包,每天换一个,你和我妈也不一定够了吧。”
“够,没必要每天换一个,洗洗晒了能接着用。”
我知道说别的没用,因为早就说过口罩是一次性的,用完了就要扔掉。在家的时候,我有时会将他们用过的口罩扔掉,把新的口罩封塑拆逼他们换了。现在不在身边,估计他们又开始重复利用了。
最后我说:“洗过的口罩,里面的夹层就没用了,就失效了,起不到隔离病毒的作用,戴不戴就是个心里安慰了。实在要用,就把口罩挂在阳光下暴晒后再用吧。”这也算是为他们口罩重复使用最后的补救措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