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书
今天,最主要的任务是录入图书。可是,天公不作美,刮了入冬以来的最大的风,迎风人都不能呼吸,温度也降到了零下几度,校园门口的水龙头一天都是冻着没有化开。在这样的天气里,新图书室自然是像冰窖一样。但是,几位老师克服种种困难,站在书架旁边录,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左右。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任务是把那一天拆开的4包没有来得及录入的,但已经放在架子上的,重新拿出来录一遍,再放在架子上。做第1件事情没有用多长时间,因为那天录了一部分,剩的不太多,大约用了一节课多的时间就录完了。第二项工作是扫尾。看看老师们都完成任务后还剩多少,我再把它全部录完。全天做的几乎都是这一件事情,上午拆了几包,中午,大家都弄完了,我看到图书室还有两包,办公室还有一包,楼梯处还有两包。吃过饭后就赶紧叫上学生,把这些书抬到教室办公室,趁中午学生吃过饭的时间拆包、贴签,我录。孩子们非常的热情,大约有十几个孩子来帮忙,七手八脚的就把图书封面的那层塑料膜撕掉,很快的就学会了贴益迪码,贴过异地买的书,堆满几个桌子,小雪和彩彩来帮忙,还好,在下午上课之前终于录完。
下午第1节课我又到图书室里边,检查了一些不确定的书架上的书是否录入,把没有录的书又录了一下,做这个比较慢,大约又用了两节课时间。第3节课和小雪,还有六年级的几个同学,把地上大家录好的书放在架子上。这样,图书室的书虽然没有完全要理想中的样子摆放好,至少已经都录入电脑,孩子们可以正常借阅了。
说真的,中午看到还有四、五包图书没有录,心里还是有一点点焦虑的,但是,马上就有非常的清醒:工作,要一点一点的去做,重要的是要马上行动,只要去做,总有做完的那一刻。所以,就马上动员学生,让他们做能做的事情。想着,让他们把标签贴了,录书,我今天录不完,晚上录,有信心今天把它做完。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很快就把这个工作做完了。我也感谢自己的相信,感谢自己的坚持,感谢自己的信心。因为,很多人看着这么多书,头皮都发麻,更不能不可能想到要在一个中午就把它弄完。
二、听课
晚上吃过饭回来,很荣幸没有错过今天晚上的讲座。今天晚上为我们讲课的是关承华老师,她是一位70多岁,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也是一位有30多年班主任经历的老师,曾经获得了很多荣誉,而且在临退休时写了三本书《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儿》《9节课,让你读懂孩子》她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一线名师。她开了视频,看到满头银发的她精神矍铄,智慧满满,思维敏捷,说起教育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这和我印象中70多岁的老人形象完全不一样,她现在每天都在微博上“关老师有感而发”更新教育类文章,我想,这就是阅读、写作和反思给关老师带来的精神营养品。
官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马文科林斯的教育之道》这本书。她从封面,推荐者,书的前言,谈到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期待和初步印象。详细的从第1章第3章和第12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后所思所想来分享。
一、马文说:“我只是一个爱孩子,工作努力的普通教师。”关老师谈到了怎样爱孩子?爱孩子和努力工作,在我们看来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对孩子能爱到多少?马文对孩子的爱是尽心尽力的。第1张开头就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了,马文是一个细心的老师,是一个真正站在孩子角度上替孩子思考的爱孩子的老师。这个例子是一个孩子不想脱掉上衣。马文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在她的额头上轻轻的吻了一下……马文用之自己个体的实际行动来关爱学生。
有时候确实是这样的,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很多孩子特别是像这个学生一样的孩子,他来到学校后其实身上是带着一层铠甲把自己包在里面,对老师有敌对情绪。想一想,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被家长打骂习惯了,对老师也有抗拒的情绪。我们我们要有爱心,有耐心,融化掉这一层厚厚的隔阂。
二.接着她又讲“作为一名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一想。”
马文克林斯这么优秀的教师,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个老师喜欢用尺子来打学生的手心,给她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四年级的时候,一位女老师对她有很多鼓励,让他从此变得自信、努力。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一年级的老师教会了我不要怎么做,四年级的老师教会了我应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是,当老师的那样会反过来想一想,学生可能会喜欢怎样的老师?教育的底线是不伤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的不会、不懂,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惩戒,而是耐心的教育,教孩子怎么做?给他们讲方法,讲步骤。在孩子有进步时要多鼓励,多包容。
三、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孩子。
关老师一直强调: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关注到本学科教学,也要了解学生。他结合自己梳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本书里的例子,给我们讲了他是怎样对待学生的,怎样用自己的智慧来教育学生的?怎样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启发。
总的一句话,听关老师的讲座就是一种享受。她的分享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讲故事,讲《马文科林斯的教育之道》这本书里的故事,讲她自己的书《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里的故事,讲她在教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师生相处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是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大屏幕上打出的一句话“故作高深的人讲道理,真正高深的人讲故事,读者能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是最大的智慧和收获。”她就是这样践行的,她的分享,用一个个故事不知不觉地说服了我们一个个人,让我们已经悟到了教育中的真谛,知道了该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