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王先生婚变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无意识的情感带入了盲井或天下无贼的某个叙事语境。
这时候我们眼里王先生不是王先生,是他扮演过的每一个质朴的人物的影子的合集。然而对于当年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讲,什么乡土气息,人家才是钻石王老五无疑。对突然想起痴迷过一部电视剧,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
婚姻更多是出于社会结对本能的话,还是尽量各方面都匹配吧,要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话,里面一定有强弱高下之分,排除那种“一方好胜心强烈痛恨自己在某方面不能占上风”人的心理,只需要考虑是不是会有一种观点把一切关系都归因为“不对等”,并且一定是弱的一方享受到了某种庇护得到某种便利,甚至后者处心积虑根本就是为了获取这种便利。这样就可怕了。
所以区分清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要过一种自圆其说的生活,在那样的生活里,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常识、认知、经验、把生活构建能够理解的纬度里,为了保证这个世界按照可理解的逻辑内运转以及能够充分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我们通常会给生活设定一个严密的价值体系。就是按照自己的选择权重在每件事上划等号。比方说年轻貌美的马小姐嫁给一个难看多金的王先生,她同时会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标上价码,比方说年轻貌美=一只羊,难看多金=四匹马,年轻好看=两匹马。
在远古时代,人们互市往来,一只羊换两匹马,一匹马换五袋米,人们在心里为每一样物品赋值。如果一个姑娘用一头羊换了四匹马,超出了原先两匹马的预期,对她而言就是一场划算的交易。
马小姐的年轻貌美就像古代市场上的一只羊,她选择其貌不扬的王先生抛弃另一个先生,就好比是交换了四匹马而不是两匹马,或许她就是要把物质交利益最大化,这样才是“卖了好价钱”。因为前者比后者无论从地位物质还是社会资源等方面更能使她获得便利,毕竟是一场攀龙附凤婚姻。
其实年轻貌美的姑娘都有这样的困惑。她们总误以为利益带来喜欢,她们也总是把由于满足贪婪产生的愉悦感跟喜欢混为一谈。就像马小姐一样,她迷恋的只是满足利益之后的愉悦感,而触发这种愉悦感的是物质利益,并不是王先生本身。我拿不准这是不是可以等同于一次性的贩卖自己。
嗯,如果说建立在交易上基础上的性关系都有可比性的话,那这顶多说明批发比零售划算? 总之当一件事情过于不可思议,超出他们经验、常识、道德…等价值体系构建的世界时,我们会套用知音读者故事会上的模式理解。
反过来王先生对马小姐,在不否认一个传统男性对婚姻的传统期待的基础上,现代婚姻很多不幸是因为错误估计了性吸引力在婚姻幸福当中占的比重。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原因有很多,美丽,好看,赏心悦目,才华出众,年轻多金。其中附加条件越多,这件事就越偏离它本身。
而美丽,好看,这些都是建立在感官被取悦基础上,无论多强烈,也掩盖不了根基的不牢固,作为征服感官产生的愉悦感来讲的喜欢,无论多强烈也掩盖不了审美疲劳的事实,单纯基于性吸引力的婚姻跟谋求金钱或地位的婚姻一样不稳定。
如果说物质守恒的话,彼竭我盈损人利己是一种略夺,建立在对别人剥夺基础上,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愉悦感并不是喜欢,是贪婪。 你只是误以这种感觉是喜欢。但喜欢是给予,毫无保留不计得失。
王先生对马小姐根植于性吸引力的喜欢,一定比马小姐对王先生根植于攀龙附凤的喜欢更体面?这我可拿不准。
但是在远古时代人们互市往来,一头羊换三匹马,一匹马换五袋米,人们在心里为每一样物品赋值,如果超出你的预期,对你而言这是一场划算的交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你开始计算成本的时候,让你算计得失的,充其量是一桩交易。 这就像世间的爱情,在刚开始,大抵都不纯粹——充满情欲,自私,权衡,算计,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得纯粹了。
这是个挺漫长挺琐碎的过程,假如说喜欢一个人的起点是仰慕崇拜或一见钟情,但是爱的起点却是对他心生怜惜。而婚姻本质是则是,他向你承诺一段长期性关系,你们组成经济共同体,彼此家族建立联系,繁衍哺育孩子,尽快把他的人生轨迹也纳入这个循环轨迹。 只有愚蠢的人总是试图用爱来解释一切,但实际上令你结婚并且维持婚姻的理由不是爱,而是亲和力。
别否认,大家往往高估自己对一个人的容纳程度。合适是指,对对方缺陷的接受下限而不是优点欣赏阀值。
所以跨阶层还是做个公证吧,不然好像你图他的钱,她图你的色似的的。即便不是基于激情,不会浪漫,但婚姻也不至于龌龊到这种地步啊。换句话说,根基一定不要建立在“迫使对方做出改变”上,就好比你去买鞋子,会按照尺码选合适的鞋子,你不会削足适履,所以你从来不会把一个尺码明显小的鞋子买回去只因为它“长得好看”。婚恋亦同理。
而王先生就是买鞋子时候出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