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白”,很多人自然联想起了太白山,很少和太白县联系在一起。前几天去太白县避暑,在太白县城小住了几日,明明是发的太白县城的美景,还不断有朋友关注后问道,你们去太白山啦?我哭笑不得,还得一一解释。
其实,太白山与太白县完全是两回事。太白山横跨眉县、周至、太白三县,高度3767米的主峰虽在太白县境内,但游客中心却在眉县汤峪镇,游客进山的山道及索道只能从汤峪镇进的,眉县汤峪镇距西安约100公里,因此在大多数西安的印象里,这也是太白山距西安的距离。太白县是我省人口较少的县城之一,地处秦岭腹地,大山深处,有慢城夏都之美誉,是西安人的避暑圣地,距眉县汤峪镇不足100公里,距西安距离不到200公里。
我对太白县的初步了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没有西汉高速公路,从西安去汉中,如果走姜眉公路的话,必经太白县。记得那年,和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一同去汉中,走姜眉公路途经太白县城。我当时很惊讶,没想到在秦岭腹地的大山深处,却突现一块小盆地,太白县城就在其中。汽车虽匆匆而过,但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青瓦,清静惬意的小县城的美好印象,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次去太白县,是前几年的事了,而且主要目的就是去避暑。那一年三伏天,西安也热,家住太白县的学生几次打来电话,邀请去他们家乡太白县去转转,顺便避避暑。我是怕给学生添麻烦,一直找借口推脱,后来学生干脆定好了房子,我只能服从,和夫人一起去了太白县,也算我第二次去太白县了。这次和第一次匆匆而过不同,在太白县小住了几日,对太白县的印象虽属走马观花,但具体多了。
归纳起来,有三点印像较为深刻而且美好:
一是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由于太白县城深藏大山之中,。境内海拔最高3767米,最低740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县城海拔1543米,是陕西省107个县中海拔最高的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县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19℃,是名副其实的夏都。由于昼夜温差大,早晚出门需加衣服,晚上睡觉不但用不上空调,而且还得盖被子的。一年四季天气晴朗,天高云淡,,别说雾霾,就连混沌的天气也没有过的。
二是高山蔬菜远近闻名。太白县城所处的川道盆地不算太大,但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这里出产的白菜、西胡芦、紫甘蓝等蔬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纯天然,无公害,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到收菜季节,菜农送菜的架子车,大小托拉机,和菜商收菜大货车一街两行,成为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县城小住的几日里,顿顿吃的菜都是在地里新抜的,再加上当地特有的山木耳,老豆腐,土鸡蛋,腊肉之类,炒着吃上口,生着吃爽口,吃了还想吃,多少都不过瘾。
三是县城干净漂亮,生活宁静悠闲。来太白县城,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大的还是县城的干净漂亮。步行街有小桥流水穿过,街道两旁古香古色的民宿与饭店,不但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食宿便利,同时也彰显出厚重的文化气息。满载儿童的小火车在街头缓缓驶过,小河边的树林间,市民健身设施应有尽有。拾阶蹬上城西翠矶山顶,俯瞰县城全景,无不让人震撼,巍巍群山环抱之中,以橘黄色调为主的县城,像颗颗珍珠,洒落盘中。此情此景,不但在省内的县城是很少见的,而且完全可以和欧美的一些小镇相媲美。我在想,这座县城,虽远离省城,但这里人们的慢节奏,高质量的生活,无不令人羡慕,夏都慢城的美誉当之无愧。
资料显示,太白县辖七镇,总人口5万出头,是我省人口最少的县区之一。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据2017年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1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9.8%和51.3%。全县共有“农家乐”218户,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44.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74亿元。在2017年世界旅游城市品牌营销创新暨中国旅游品牌投资洽谈会上,太白县荣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和“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两大殊荣;在2017寻找陕西最美休闲旅游度假活动中,太白县荣获“陕西最佳生态旅游度假区”。
前几天约几个好友去太白县避暑,是我第三次去太白县了,自然也就成了活向导。下塌太白生态园,被誉为秦岭的香格里拉,住着舒适,饭菜可口,凉快的个个叫爽。带领他们登城西翠矶山,居高临下,腑瞰县城全貌,无不震撼称赞,顿感心旷神怡。再逛步行街,观看市井,体察民情,无不感慨万分,在此久留不舍之意油然而生。
我对太白县城的美感依然如故,只不过这再来太白,明显的感觉到,西安人不但来太白避暑旅游的人多了,而且在太白县买房子的人也多了,以至于当地人报怨到,是西安人把房价炒高了。我心里明白,西安人在太白买房子,决不在于居住,而在于避暑,在于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的乐趣。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人们在物质生活充实富余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精神上享乐与满足,这也是生活富足,社会进步的体现,不但无可厚非,更应值得叫好称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