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心理疏导小知识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提问方式

心理疏导小知识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提问方式

作者: 心理疏导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15:35 被阅读0次

沟通中常见的提问方式可以分成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通常包含“会不会”“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这样的关键词,相应地,它的回答通常以“会”“不是”之类的简单答案为主。这种提问方式通常用来收集资料、澄清事实,或者当当事人的陈述杂乱空泛时,用于缩小话题范围,将讨论聚焦于重点事件、重点信息中。

封闭式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但是在心理疏导中,我们不鼓励过多使用封闭式问题。因为在这种提问方式下,当事人只能被动回答,而不能主动表达信息。

要打开当事人的话匣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自由、自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如果对话中疏导员一直采用封闭式问题,当事人可能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因而会压抑表达的欲望,这对心理疏导是不利的。

开放式问题中通常包括“什么”“怎样”“如何”等关键词,相应地,这类问题的回应通常是开放式的,即答案是难以被预设的。当事人可以自由地谈论他们的情况、想法、情绪等。这类问题能鼓励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使交谈进行得更加顺畅、深入。

和“听”“说”一样,“问”也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在心理疏导中如何提出好问题,如何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澄清、聚焦、反思和挖掘潜能。

➡️提问用于澄清时,可以用核对性的封闭式问题,也可以用开放式问题。如:

你所说的×××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可以多说一些/举个例子吗?

你所说的×××是你亲眼看到的,还是猜测的?

➡️提问用于聚焦时,可以用试探性的封闭式问题,也可以用开放式问题。如:

听起来问题很多,别着急,我们来梳理一下,最根本/最着急/最开始/最重要/最困难/你最想说的是哪件事呢?

你觉得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到你的?

➡️提问用于质询时,不妨试着用其他更委婉、温和的表达来取代“为什么”,如:

是什么让你没有这么做?

你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提问用于赋能时,大多使用较有引导性的开放式问题。如:

你有没有在公众面前发言获得了很好的回应的时候?那时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刚才说你最近精神都很糟糕,那有没有哪天感觉比较好的?那天你做了什么?

💖💕未完待续~

喜欢请点关注~❣️

#心理疏导#疏心卡#学点儿心理学#心理学小知识#心理#知识分享#提问#沟通#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疏导小知识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提问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qu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