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人际敏感度三板斧
20200317
文/Nicole娜儿
今天两个HR小伙伴就某个项目讨论而争得面红耳赤,小C性格比较直爽、说话也比较直接,属于一针见血的类型,而小D是典型的感性人,有颗稍微小脆弱的玻璃心。缘由是小D做了个方案,找小C来给个建议意见,但是结果小C全然不顾的提出很多尖锐问题,甚至一度有要推翻小D方案的意思。
虽然这个方案讨论也实属工作正常场景,但是事后,小D偷偷跟我说,其实很受伤,觉得受到一万点伤害,如果不是眼镜和口罩遮挡掩饰着,可能早已哭出来,感觉小C这个人际敏感度不太够呀。
姑且不讨论事件谁对谁错,但是同样作为日常跟各层级领导员工打交道的HR,纠结要如何提高人际沟通力和敏感度呢?这有“三板斧”——会观察、能聊天、善表达。不单是HR,只要是职场中人同样必备。
[ok]【第一板斧:会观察】
所谓“会观察”,首先要培养一双“火眼金睛”,识别非语言行为”(肢体语言)含义,然后去判断彼此的状态和关系,从而确定谈话方向。
1、善用友好的肢体语言✅
微笑、凝神,从非语言行为体现你的真诚。
2、勿用非友好的肢体语言❎
翻白眼,皱眉、叉腰、攥拳
[握手]【第二板斧:能聊天】
当业务团队成员在互动沟通,你如何“不失礼貌”的打断他们,加入聊天呢?其实,也要从“会观察”开始的:
1、看脚部姿势
如果大家站在一起进行聊天,你就可以借助他们的脚部姿势,来判断他们是否愿意接纳新人。
比如当一群人围成1个半圆,如果围成1个封闭的圈?,表明他们不愿意接纳新成员,如果他们的脚部指向半圆的一侧时,这表明他们愿意接纳新成员。
2、会读唇语
跟别人友好的聊天,务必读懂唇语,“唇语”是一个人在沟通的时候,另外一组“非语言行为”信息
3、会接话题
在日常沟通和话题讨论中,作为HR,当然不能成为“话痨”,但是,也不能成为话题终结者,这里有几个提示:
自我披露、共同回忆、替代性话题
[比心]【第三板斧:善表达】
最后,简单谈谈如何“善表达”的两个要点,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1、差异化表达
差异化表达,简单的说,就是基于不同个性的人,要有针对性的说。
2、避免表达陷阱
为了保证沟通顺畅,建议要绕开妨碍彼此语言交流的常见谈话陷阱。
避免谈太多的负面感受、别持续吐槽,也不要过多谈论自己,而无谓地闲谈也会显得浪费事件,过度的情绪化表现反而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