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语感

作者: 王居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11:32 被阅读204次

                        浅谈诗歌的语感

                                王居明

            对古典诗词的最早接触,是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引导语开始的。今日细究,这正好说的是语感的获得!“吟”在《说文解字》中的注释是,“吟,呻也。”故而说,吟的本意是叹息,不是吟唱。可以引深为抒发。“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就是不会写诗,也会优雅的叹息或抒发情怀!

            在我国古时,文章诗词的语言,都是来自宫廷语言。古时民众的语言,和今天人们所使用的交流语言,没有多么大的变化。这种书面语作为语言的文字保存、承传和民众生活交流的口语不同,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因为社会的文明和高雅,民众无法左右,只有那些达官贵人上层社会才是社会文明的标杆!也就是说,上层龌龊,整个社会龌龊!普通民众只是社会的载体,不是左右社会的主体。因此上,民众往往是对上层模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用获得的语感,在模仿中叹息或抒发情怀。“不会作诗也会吟”,更确贴的解说就是,不能创作出典范的文本,也会仿写出优雅的文本!

              以胡适为首的白话文运动,开创了书写的新纪元,完成了民众对语言的积极参与。由此诞生的自由体新诗,到今天已有百年。网络的兴起,改变了诗歌的传播途径。加速了诗歌的交流与发展。于是,每天就有百首千首的诗歌产生。而这些诗歌,如果不是分行,人们无法确认就是诗歌。只能确认为一段情感的感触。那些抱怨自由体新诗的门槛太低,实际上是自由体新诗,并没有典范式诗歌文本。对自由体新诗贡献最大并推进自由体新诗发展的,是诗歌翻译者的语言文本!可以说,在自称为诗人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诗人,直接或间接通过翻译者的诗歌语言文本,获取自由体新诗的书写语感,而大写特写。殊不知,这是在仿写!那些翻译者的诗歌语言,因被翻译的诗人作品,都是他语言书写的大家,因此翻译者的语言文本,也就成了被默许的典范文本!这种本末倒置,以至于忘了我们的母语是个什么鬼!文学引进的交流,实际上是创作者的思想交流!真正的文学创作,都是根植于自己的母语,或能自由娴熟使用的他语言!而真正的诗歌创作,是对语言深入的精到把玩!那些不承认自由体新诗语感的人,无非是在强辞自己是个天才!其实是愚蠢的。

              自由体新诗的书写语感获得,并不是什么羞愧的事。是自己在诗歌道路上继续前进的灯塔,更是一把双刃剑,成就着自己的诗歌,也在抹杀着自身的天才!我深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藏的天才,就看后天的我们是否愿意把它挖出来。所以,诗歌最终许身天才型的人!如何向自己的母语核心进发,是一个诗歌创作者的首要任务。因为诗歌书写所使用的材质,就是语言!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诗歌选用的就是巧说。

            许多自由体诗歌写作者,在获得诗歌书写的语感后,被那些犬儒或儒道之士,在职权的便利下,使诗歌游走在副刊和官刊。这些犬儒和儒道,在为诗歌的盛宴助推着,也为诗歌暗下毒药!所谓的好诗,只不过权力之便的一人之意罢了!随着盛宴的散尽,也都是化成尘埃,随风而去!

              作为一个有志于诗歌书写的作者,在获取自由体新诗的书写语感后,就要突破这种获得的语感缚束,建立新的书写语感并自由地书写和拓展!这个时候,才配称诗人!遗憾的是,许多自由体新诗的书写者,终其一生都在模仿中练习造句!因为他们有着过早的诗人头衔和副刊的捧场,实际上是对他们过早的抹杀和残害!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诗歌语感的人,算不上真正的写作。当然,要对自己诗歌的语感要做到确贴的把握,是需要书写的量和知识的量及思想上的高度所决定!所以,浮浅的人,虽然语句中有着优美的词语,也都是在练习造句,不是作诗,连吟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是卮言!

                        2018.3.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援翰写心:诗歌来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既有空灵飘逸也有低郁深沉,皆是作者经历不同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致,要读懂一首诗,就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至于语感,那是表象,只要喜欢就会学习,终会表达!
      • 夜跑如风:有道理👍👍👍
        王居明:@夜跑如风 谢谢留香!🍹🍹🍹🍹🍹

      本文标题:浅谈诗歌的语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st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