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有趣的志向,我想在我退休后做一个守灵人。其实很多中年人都会为自己的未来做些打算,特别会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一些想象或者展望。
就我而言,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这样的憧憬。想象一下等子女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后,和身边挚爱的人一起出去旅旅游,看看国内、国外的美丽风景,人文古迹还是挺惬意的。
当然这样的憧憬需要我在此时此刻付出一些时间和汗水。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规划也许会让人觉得失落和无助。这个时候有些这样的准备和思考并不消极,而是对自己人生是乐观,也是积极的。
01 做一个灵魂的摆渡人
长期关注柚子君的人应该知道我曾经是一个殡葬人。虽然我离开这个行业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我对殡葬的情感依然是深厚的,因为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是温暖的,充满能量的。这和普通人对于这个行业感受是非常不同的。
在我和他人聊到这些殡葬话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制止我,甚至我在一次招聘面试的时候,因为我曾经的行业关系,直接被面试官请了出去。
虽然对于这种窘境我事先是有预判的,但到这一刻到来的时候,心情依然是复杂的。我曾经的老同事早就规劝过我,把这一段工作经历抹去对我来说求职更有利。 但不论面对怎样的质疑与不解,我认为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是我引以为傲的。因为我曾经是一个灵魂的摆渡人。
02 殡葬人的温度
在我还是个殡葬人的时候,我也是逐步接受和理解殡葬的。所以外界的质疑,我觉得是正常的也是合乎常理的。今天我愿意以一个曾经殡葬人的身份和大家聊一聊殡葬人。 殡葬人的工作重心,就是送往生的人一程。在常人眼里,殡葬人是冷漠的。他们以专业的眼光看待每一位逝者,条理清楚,处事果断。然而这样的方式方法会给家属一种铁面无私、冷血无情的刻板印象。
殊不知每一个殡葬人也是情感丰富、内心细腻的。不是他们见多了就变得无情了,反而因为接触更多,感怀更多变得对生命更加的敬畏,对逝者及逝者的家属更多的理解与帮助。
03 “死不起”是谣言
从媒体到民间总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什么“病不起”,“死不起”之类的总充斥在各种纷扰之中。我可以说这方面我们的媒体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同时我们传统的殡葬文化也让我们对商业化的殡葬服务产生了天然的抵触心理。
生老病死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伤心欲绝。然后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丧葬费用心理上当然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当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我们也不一直说“养不起”吗?
我认为迎来送往是生命的法则,当我们获得服务的时候支付必要的费用是无可厚非的。接受什么样的服务便支付什么样费用,这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制度下,其实很多廉价的,公益性质的丧葬服务也是有的。
所以“死不起”往往是我们又要大操大办,还想殡葬公益的自私的理想化心理在作祟。所谓的“死不起”就是一个伪命题,在面对家庭困难,孤寡老人等特定人群时,我们的政府,社会,商业的盈利机构都有相应的托底殡葬服务。
这些托底服务,就是为了解决所谓的“死不起”。我觉得这个方面是由我们的媒体宣传不足,我们的殡葬人缺乏自信造成的,作为灵魂的摆渡人应该更多的发声。
04 为殡葬人发声
要让广大群众了解并理解殡葬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间越久误解就越深。我不指望通过我这寥寥几句就能解除所有的误会,但是总比没人发声来的好。 今天我这算是抛砖引玉了,同时我也要呼吁有更多的殡葬人能够发声,让我们的存在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做为一个灵魂的摆渡人不应该受到这种不公的歧视,应该为更好的舆论生存环境而发声。
当然公正的来说,在殡葬这个行业中,由于它地位的特殊性同样存在一些真实的弊病。对于这些阴暗面我们不否认更不狡辩,殡葬人也应该勇于面对这些,改变形象。 当我们每摆渡一个逝者的灵魂时,也应该升华下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的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公平的对待。
今天我看似已经离开了殡葬,但是我的心和灵从未离开过。我曾经说我会换一种形式回归殡葬,今天我想这种形式已经有了雏形。因为,我会在退休后做一个守灵人,找一家公墓看大门。
附:如果此刻有一个上海地区的公墓负责人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后台联系柚子君,提前预约我在30年后到你负责的公墓来做“守灵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