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教育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 婵婵 | 来源:发表于2014-07-02 10:05 被阅读1225次

    在《孩子的兴趣需要慢慢熬》这篇文章中,我提到过一本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书,美国认知心理学家Daniel T. Willingham的畅销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旨在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让孩子接受以学校为主导的知识教育。父母们总是天真地希望寓教于乐,而事实上,所有的玩,如果不能以一定的智慧深入进去,对维持人基本的生存,进而实现价值没有多大的益处。而这种智慧需要耐得下性子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与动物相比,人脑善于思考,却并不擅长思考。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动用大脑思考,人早就被累死了。不经常动用思考,却能顺利度过每一天,是因为人类大脑有着强大的记忆力,记忆力会根据眼前的情况搜寻记忆库,寻找相关答案,并引领我们行动的策略。在我们过往的学习生活中反复经历过的事情会慢慢自动化,使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就可以再次轻松完成类似的事情。例如开车的时间久了,就可以边开车边聊天,几乎不用特别关注红绿灯就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在北京的某个小区生活久了就可以一边想别的事情一边走路去最近的超市。去最近的超市这个行为就是记忆的自动化,完全不需要动用任何思考。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

    如果不强迫自己突破陈规,把平时经常做的事情再换一个方式来做,那人类的思考只有在遇到新鲜事物时才会自动启用,那是因为记忆库里没有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自动程序,比如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城市,哪怕一个小动作都要经过大量的思考,若是在语言不通的国家,就更要小心谨慎,买东西时怎样沟通,用什么样的纸币等等,都会占据我们全部的注意力。一个人的意志力有限,当天如果动用太多都会精疲力尽,所以人的好奇心虽常有,却总是非常脆弱。激励人们持续关注还不能在记忆中做到自动化的事情的,是人的成就感,即解决问题会带来愉悦感。神经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你的大脑就会奖励它自己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将作用于大脑的愉快系统。

    真正的愉悦感并不是来自一个已知的答案,而是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一个冷笑话让人觉得好笑,是因为你自己悟出来了它的笑点,而不是别人告诉了你笑点在哪里。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太难,怎么想都想不出来,或者一个问题太简单,不怎么想答案就是浮出水面,那人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就会降低直至没有,很快就转移到另一个好奇的事情上。能让人主动动用思考,并且可以持续思考的,总是难度适当的问题。

    人类的思考与记忆紧密相连。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期记忆里储存了你关于世界的事情性知识,它就像个巨大的仓库,几乎无所不包,既有大量具体的生活经验,也有无数的抽象知识。长期记忆里的所有信息都存在于意识之外,在使用之前它都静静地待在那里,进入工作记忆时它才浮现到意识中。思考就是将周边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用新的方法组合起来,这个组合过程就会在工作记忆中发生。

    可是,工作记忆的空间很有限,它的空间由有意义的片段决定。如果我们能将周边环境中遇到的事情与长期记忆中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合并起来,工作记忆的空间就能得到最大的释放,也就是说,要使工作记忆的效率足够高,长期记忆中要保存足够多的经验或知识以供人在思考时搜索记忆库时迅速寻找到匹配的背景知识。这种对背景知识的搜寻也会加强背景知识的记忆,同时帮助更多的工作记忆进入长期记忆,即人们常说的,懂得多的人学到的更多。因此,在孩子们上学们之前,他们基于从家庭中获得的背景知识,在学习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差距了。

    我们只能记住付出过注意力的事情,但不是所有付出过注意力的事情都可以完整记住,因为我们只对能带来情感反应和了解过它的意义的事情才会记忆深刻,比如我们给孩子讲绘本就是通过故事来增强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所要做的事情一是帮助他们释放更多的工作记忆,二是帮助他们记住更多的背景知识。记住更多的背景知识又会有助于释放更多的工作记忆。但问题是,背景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无意义的内容,即机械记忆,如记住单词表、化学元素周期表、乘法口诀等,这时就不要把“寓教于乐”总是摆在神坛上。诱导、适度惩罚和奖励都是必要的加强记忆的手段。比机械记忆更常见的是表面知识,即学生对内容有点儿认识,但有局限性,只具备这种表面知识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不能把知识活学活用,对解决问题可产生的愉悦感将大打折扣。

    反复练习即题海战术是有作用的,就像学习开车,开得次数越多,就越能掌握开车的基本技巧和交通规则,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基本的能力。牢记数学知识的学生比不解这些事实的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各式数学问题。同时,下意识地练习也会使记忆更长久,只有反复练习才可能防止遗忘。练习也可以促进举一反三。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反复练习,需要练习的知识是它一旦自动化后效益能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为了更高级的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民工搬砖和学生练琴,虽然同样是练习,但日复一日,后者所取得的认知能力会远远大于前者。真正的科学家是行家里手,但正是多年的练习导致他们思考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的智能是遗传和环境经过复杂的组合后的共同产物,基因将使人更可能探寻某个特定的环境以利于这个基因顺利延续下去。所以关于智能和能力,一个孩子必须知道他做事情时的成功率,他需要发展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还要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他拥有不同级别的能力,在这些不是简单地夸一句“你真棒”就可以让孩子获得的。

    总的来说,人类通过记忆启动思考,加强记忆需要反复练习,学生上学正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实践这种练习。看看以下几点常见的孩子学习的问题。

    1.会的将更会,不会的将更不会

    两个三岁的孩子,一个会骑并且很愿意骑带两个辅轮的自行车,一个不会骑更不愿意骑。如果父母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个连试都不愿意试的孩子的父母在一个强大的参照物面前肯定有些失落。也许真实原因是,孩子的腿还不够长,他的脚踩在踏板上没有力度,进而也就无法驱动自行车,或者他还没有靠自己的摸索和父母的指导掌握到骑车的技巧,总之,是骑自行车这件事对他的难度太大,他无法从中获得征服的愉悦感,于是不喜欢骑也就很正常了。也许再长大半岁,他就喜欢上了。而喜欢骑自行车的那个孩子,他因为掌握了技巧,即丰富了背景知识,才更有兴趣地骑下去。

    2.孩子总是不能理解我们说的道理

    我们成年人夸夸其谈的道理,基本上都来自我们的反复实践并存储在我们的长期记忆里,比如吃了脏东西会拉肚子,人人都经历过不下一次,那种痛苦的感觉足以在我们一看见脏东西时就条件反射。但小孩子不同,你跟他说吃脏东西会拉肚子,他经常不以为然,因为他的长期记忆里还没有这套程序。我们以为小孩子应该懂得的道理,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反复地说他就会跟我们的指挥走,而是得由他自己多栽几个跟头,或者由我们通过让他亲眼所见别人的遭遇、讲故事、惩罚、奖励等方式认识到,即通过激发情感,或者思考意义来记住。当父母们觉得孩子不听他讲的道理时,应该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而不是抱怨孩子不听话。

    3.为什么电子游戏孩子有这么大的魔力

    背诵英语单词将有助于我们顺利阅读一篇有意思的英文故事,可是没有基础的话,背了一个星期的单词,也不能达到马上就能看懂一篇英文故事的效果。电子游戏则不同,电子游戏里的障碍都是由易到难,每通过一关就会奖励进入下一关,它带来的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是立杆见影的。正是这种立杆见影使孩子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中。如果某一个游戏设置得怎么玩也无法通关,那这个游戏肯定会失去绝大部分的玩家。

    4.为什么要为一万小时而努力?

    让一个孩子坐在桌前进行某项长期的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适当进行奖励或惩罚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决定一个孩子最终对什么感兴趣的,是他的长期记忆里关于这项认知有多少,以及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否有更多认知不断进入他的工作记忆。只有下意识地反复练习,才可以不断将工作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本文来自公众号:shenduread,深度育儿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婵婵:@阳文政 每个人都曾经在乎过别人的眼光,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领悟力,能在不远的未来摆脱这种眼光的束缚。
      • 婵婵:@单单 我虽然强调反复练习,但没有否定乐趣和自律,如果你有仔细去读我文中提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你就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复练习不仅不会伤害乐趣和自律,反而有助于乐趣和自律的培养。题海战术只是学习知识的方式之一,不是唯一方式。但是对于所有枯燥的基础知识来说,题海战术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而所有高级的知识都要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这也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原因。任何所谓的成就,都离不开曾经枯燥的反复练习。只是大多数人的智商和悟性平平,无法在这种反复练习中进步到高级层次而已。
      • 婵婵:@水桥静 首先,渡边淳一只是一个作家,他的个人观点虽然值得借鉴,但是不能与科学知识,也就是认知科学的结论相提并论。其次,我的意思不是指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死读书,而是强调反复练习对于精通一门知识很重要。渡边淳一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小说,也是反复练习的结果。最后,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再怎么重要,也无法大过知识对人的重要性。还有,我不是育儿专家,我只是比较喜欢读书,写写书评而已。
      • 6c853e55ef54:渡边淳一说,在青少年时期一动不动坐在教室里十几年记笔记背课文是反人性的,能够通过这套系统考到高分的孩子多半性冷漠,自制力过强。他们学会了思考能力理性思维,但情感缺失,感受力十分弱。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红楼梦》里讲宝玉闹学,青春期的孩子,本来讨厌上课的,但突然喜欢上学绝不是因为什么即时奖励,而是因为有伙伴在一起交流新鲜有趣的东西。学生爱不爱上学,在学校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好坏比这些因素重要得多。您是育儿专家,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吧。

        一切都不能太过了。
      • 单单:反复练习这一部分真的不敢苟同,虽然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但是是在乐趣和自律的基础上,达不到任何一条,学习的乐趣就逐渐消失,没有乐趣,靠题海战术能走多远
      • 阳文政:在学校学生要在乎老师的眼光,同学的眼光。努力学习还得不到好结果,同学关系日益紧张。

      本文标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u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