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嫁给了初恋,就没有了后来对文字的痴迷与眷恋。
如果当初嫁给了所谓的“初恋”,我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此去经年忆初恋……
七零后的农村娃娃一般都入学晚,没有所谓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到了上学的年龄,直接背着书包上一年级。女孩入学比男孩要晚的多,很多女娃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学。而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那一类。
小时候的我,瘦瘦的,黑黑的,不爱说话。个头儿不矮。长到十岁那年,家里大人没有谁主动告诉我该上学去了,是我自己拿着一个大书包,傻傻的直接去学校报到,就这样开启了我的小学时光。
那时小学是五年制,小学毕业后,我已经十五岁了。按现在小孩入学年龄,应该是上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豆蔻年华,情窦初萌芽。
解释一下,小学时我是最乖巧的,只知道读书、写字、看课外书。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本村书记的父亲,我喊大伯,他在外地教书。当时大伯认为我是块学习的料,小学一毕业,他就让我到他所在的学校上初中了。
我的“初恋”萌芽在初一。坐在我后排的王姓同学,脸白白净净,也不爱说话。但是他长着一双大眼睛,看人时眼球都能突出来,挺吓人的。
那时我特别讨厌他那双眼睛,更不愿意与他讲话。因此,坐座位上时,我从来都不向后靠,只贴近我自己的课桌。别人的邻桌都没有缝隙,而我和他前后桌的距离是宽松的。
他数学不好,而我数学则是强项。所以每到课间休息,他常常向我请教数学的问题。
时间久了,由原来的“讨厌”也变得和气多了。初一上完,他送我一只钢笔。
初二不在一个班,转眼就到了初三。机缘巧合,我们又分在同一个班级。他坐最后面,我坐最前面。
面临着升学压力,大家都投入最大精力在学习上面。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早恋”的学生给我们留点“甜饼”。我同桌小丽就是这样,她有时处理不好自己的情愫,经常被搞得莫名其妙,但大部分时间都如吃了蜜一样,笑容满面。
我的那个“他”,学习还是一般,但看我的眼神竟比以前更温柔了许多。毕业前夕,他趁中午班级人少时送我一个大笔记本。
我是个慢半拍的人,对异性有好感,但有贼心没贼胆。情愫暗生,没等萌芽就给掐死了。
我俩的事情远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初中一毕业,他辍学去外地打工,我上了高中。
他不知从哪里打探到我的学校、班级,此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给我来信一封。高二时,竟然堂而皇之的来学校看我,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束花和一串项链,我胆小如鼠,生怕高中同学知道我的“过去”,赶忙把他好言劝离。
单纯如我,从来也没想过事情会发展成那样,特别是再见他时,已不见了往日青春模样。
快刀斩乱麻,我决绝地斩断了“初恋”。没有了“他”的嘘寒问暖,我后来的求学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
夜深人静时,我长想:如果当初嫁给了他,我现在应该是两三个娃的妈妈;如果当初嫁给了他,我会和他夫唱妇随,过那种平平淡淡的日子;如果当初嫁给了他,我物质上一定比现在富有(下学早去南方闯荡的同学,过得都不错);如果当初嫁给了他,我不会为车、为房那么辛苦;如果当初嫁给了他……总之,物质上的生活,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我。
但是,那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宁愿物质欠缺些,也要一生与书籍为伴,与文字为伍。找一个在文字世界里能懂我的先生共度此生。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