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沁园春.雪》,因为这首词我最熟悉而且这首词让我在讲台上大放异彩!
我从乡下高中调到市里初中,从初一教到初四,就一直赖在初四年级了,也许领导信任我吧,认定我只能教毕业班了[捂脸]《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我也就每年会教一遍,再领学生复习几遍,对课文可以说耳熟能详了,但大多局限于里面常考的句子,至于诗词深层的魅力,讲过也就忘却了。
一次家长开放日,我精心准备了课件,朗诵视频音画兼美,伟人毛泽东的伟岸身躯、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壮美画卷都展现在课件上,课前我把课件放了一遍,家长和听课老师及同学们都啧啧称叹,期待着我上课时的精彩表演。
叮铃铃上课铃响,我喊了起立,学生起立,我鞠躬大家坐下,我声情并茂地导入了新课,下面请看课题“沁园春.雪”,转向大屏幕,屏幕却是一片白,怎么也点不开了,我一阵慌乱,很快意识到停电了,脑子有点慒,所有备课内容都在课件中,咋办?咋办?总不能弃汫吧?下面坐着众多家长和听课老师呢!我强迫自己静下来,跟大家说;“不好意思,停电了,课件没法用了。我们用好课本吧。”
我开始重新梳理讲课思路,先讲了一个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陕北清涧县,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写出后,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他让他的文人们去和这首词,他的文人们写出来的词他都不满意,觉得没一个人写的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我努力搜索关于这首词写作背景的知识,并适时点拔学生:“写作是要有思想高度的,蒋介石的文人们没有毛主席的伟大胸襟,怎能写出超越他的作品?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接着我利用我的特长给学生范读课文,主席的词文采斐然,气势磅礴,我读得声情并茂,比较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的境界。然后我便指名读、男声齐读、女声齐读、小组竞读,几轮读下来,十几分钟已过,我对这首词的领悟加深了,学生也进入了诗词的境界中。
我趁热打铁,引领学生赏析这首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下面一个“望”字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相得益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越嚼越有味,我凭着碎片化的记忆引领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无限魅力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也忘却了课件,舒缓了紧张情绪。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来电了!我的这堂公开课始于停电,结于来电,课件成了摆设,还好还好,巜沁园春.雷》挽救了我,也成就了我,课后这戏剧性的一幕成为我们的笑谈,我也被表扬功底扎实、应变能力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