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考试零分到大语文名师:低年级这样学,以后就不操心了》 by 

《从考试零分到大语文名师:低年级这样学,以后就不操心了》 by 

作者: 刘宇旸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4:57 被阅读0次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打好语文基础?

那么接下来,我不敢说我能给出一套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终极规划,但是我可以结合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家长平时问我最多的一些问题,给出几个我认为最重要的点。

第一点,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包括学前的孩子也应该做到的,就是背诵,这是童子功。

小孩子记性好,这个不用我说了,大家都知道,所以背诵对他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我有个表妹,她一年级的时候,是可以把整本语文书上的所有课文全都背下来的,而且只要开头,中间都不用停,哪篇完了是哪篇,记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提醒。

我自己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天文啊,地理啊,航天啊,恐龙啊,等等,尤其是天文类的。而且我特别喜欢记里边的数字,而且越是小数点后一大串的那种,我越是喜欢把它背下来。比如,光速就是30万公里每小时就行了,我非要背29.98万公里每小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公里,我非要记1.49亿公里。所以这么好的记忆力,要拿来背点好东西,起码为了以后聊天的时候跟别人显摆,也得背下来。

学前的孩子从《三字经》《百家姓》开始背,不要满足于会背一段,要背就全背下来。同时可以背五言的古诗,七言的可能稍微有点吃力,先不着急。

一年级就可以背一些五言诗,七言诗。一年级背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个《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也可以接着背,反复巩固么!同时还可以背句子更长一点的,比如说《生物与启蒙》啊《朱子家训》这一类的。

二年级要大量背唐诗,还可以背一些古文名句,比如说“学而时习之”,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比如“温故而知新”啊,就这种简单的句子可以背了,《孟子》中的名言也可以背,比如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肯定可以背。

到了三年级就要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拿下,同时有那种篇幅很短,但是很经典的小古文,也可以尝试背一背。比如说我现在春季教的三年级的大语文课,讲到了韩愈,给同学们讲了《马说》,这个难易程度就还可以,篇幅也不算很长,所以班上基本上全部同学都可以把《马说》的第一自然段背下来,也有相当一部同学能够把《马说》的全文也背下来。

这是从学前开始到三年级在背诵方面的一个大概的阶梯,另外再备的技巧方面,背东西重在巩固复习,背过的东西要反复背才能记得牢。相声演员练基本功,就是每天把师傅教的贯口都先过一遍,然后才练作品。

第二点,精读。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阅读,而且很重视阅读的量。

但是在追求量的同时,必须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精读。

很多孩子会有这样的问题:书读得很多,但是他看完之后不和家长交流,你问他书里讲的是什么,他半天说不明白;或者你问他几个问题,他答非所问。这都是没把内容完全读懂的表现。他自己说不明白倒还不碍大事,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吃亏了。

文章没读懂,问题就答不出来,况且低年级孩子还没有所谓“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概念,所以即使读懂了都有可能把题做错,更何况是没读懂。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精读。精读是能真正训练理解能力的,尤其是对中低年级的孩子。

那怎么训练精读呢?方法很简单,就是问问题。问题不要太复杂,不要有主观题,全是客观题,就是答案全在文章中。你问了问题,让他在原文中找答案。当他把问题全答对的时候,文章就看懂了。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大语文一年级的线下班,讲了一篇小故事,叫《商羊舞雨的传说》,文章是这样的,我贴出来。

“天将(jiāng)雨(yù)而商羊舞”,意思是天将要下雨时,商羊鸟就会跳起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春秋时期(qī),有个国家叫齐国,有一天,齐国突然飞来了好多一只脚的鸟,都落在齐王的宫殿(gōng diàn)门前,舒展(shū zhǎn)着翅膀(chì bǎng)跳舞。齐王觉得很奇怪,就叫人去问最博(bó)学多才的孔子。

孔子说:“这种鸟名字叫做商羊,是水灾(zāi)的预兆(yù zhào)。从前有个小孩子把自己的一只脚抬起来,抖(dǒu)动着眉毛跳舞,边跳边说:‘商羊跳舞啦!天要下雨啦!’现在齐国出现了这种鸟,说明齐国要下大雨、发水灾了。”

齐王听了,马上让人去疏通(shū tōng)河道(dào),加固(gù)河堤(dī)。没过几天,果然天降大雨,三日不停,河水大涨(zhǎng)。好在齐国提(tí)前做好了准备,才没有造(zào)成损(sǔn)害。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下雨叫做“商羊起舞”。每当旱(hàn)久(jiǔ)不雨,人们就自扮(bàn)商羊鸟,戴(dài)上面具(jù),拿着响板和彩铃(líng),模仿(mó fǎng)商羊鸟的动作,手舞足蹈(dǎo),祭祀(jì sì)求雨。

就是这么一篇文章。我在上课的时候,大家读完文章之后,我就要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大家把这个文章给理清楚,就是做精读,那这个问题怎么问呢?我可以给大家示范一下:

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齐国

商羊鸟出现的时候,齐国的国王认识不认识这种鸟?——不认识

不认识就要问。于是齐王去问谁了?——孔子

为什么要问孔子?——因为孔子博学多才

孔子认识不认识这种鸟?——认识

这种鸟代表什么?——代表下大雨,发水灾

所以齐王就下令干什么?——疏通河道,加固河堤

最后果然下雨了吗?——下了

大吗?——大

从哪儿能看出来雨大?——大雨三日不停,河水大涨

齐国遭受损失了吗?——没有

从那以后,人们把下雨叫什么?——叫商羊起舞

这一连串问题难不难呢?都不难。如果他认真看文章了,答案基本都能脱口而出,即使不能脱口而出,他也只需要在原文中找那个特定的词就好了。找的过程,相当于他又读了一遍文章,加深了印象。问题都答完了,文章肯定全看懂了。

功劳就在这些问题上,一方面,问题能促使孩子在阅读时关注细节,这正是精读和泛读的差别,泛读是可以不看细节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整篇故事的思路,问题出现的顺序,是跟着文章本身的顺序走的,而且问题忽略了故事中的一些枝蔓,它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的故事的主干上来。删繁就简,故事也就容易读懂了。

故事读懂之后,首先做题不是问题了,肯定能做对。第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能比较轻松地把故事复述出来。孩子看了书,但是不能复述,主要的问题出在逻辑整理上。但是如果他是这样读故事的,那读完马上就能复述。

以上是第二点,关于精读。

第三点是精读绘本。绘本这个东西太好了,既有图画,又有文字,所以你看的时候既要读文字,又要仔细地观察图片,建立图片和文字之间的联系。而且它每一页之间还有联系,你得把这个联系也脑补出来。再然后,复述绘本的时候,你需要先把图片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然后还得把由图片转化过来的文字和绘本上原有的文字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看图写话。有家长就是让孩子复述绘本,然后写下来,用这种方式训练孩子写作文。

我就认识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他就是让孩子读绘本,读完之后让孩子复述,就把这个绘本故事整个讲一遍,讲完之后就让孩子按照刚才复述开始写,相当于你复述完之后要自己把整个绘本这个故事写出来。这样的话其实这个工作量、文字量是相当大的,但这个家长也很有耐心:可以慢慢写,你一天写一页。

就是比如说绘本有25页,今天先把第一页的内容写出来,有可能一页的内容就很多,一年级孩子可能就得写个两三天的,但是没关系,就慢慢写,明天有事可能明天停一天,后天接着写,这样的话大概一个学期就是一个秋季或者一个春季,大概能写完两本绘本,寒暑假写一本就可以了,所以一年他就是能读能写六本绘本,一二年级练两年就能写12本。我相信啊这12本绘本写下来,等这个孩子上了三年级,他正式开始学写作的时候,那个写作对他来说绝对是非常轻松的。

这就是拿绘本练写作的一个好处,这是绘本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是绘本本身在读的时候确确实实也是有技巧的,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读了很多绘本,但其实方法都不太对,对于前后逻辑的贯通还有细节的把握,其实都不是很够,实际上这些绘本的做画师他们都是相当厉害的画家,他们的很多图画当中的细节都是有用意的。如果把这些细节都丢失了,其实相当可惜。

我因为教一二年级的课教了很多年,所以我在读绘本方面非常有心得。这方面如果展开说,就又能说一个专题了,这个可以咱们以后再慢慢地另开专题,另外再讲。

第四点是学好拼音。最好在学前就把拼音扎实掌握。因为据我了解很学生学前也学了一些,不扎实,就想着反正一年级开学了也得扎实学。但是到了学校之后发现这个讲得很多东西孩子都会,孩子本身学的那个积极性就懈怠了。另外老师也可能有所懈怠,大家都会可能教得不是很细致,所以到头来两头空,最后孩子的拼音基础没有打好。

我带的三年级学生,拼音写错的还是有一大堆。拼音直接关系识字量,识字量直接关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直接关系阅读量,阅读量反哺识字量,所以这是一个循环。拼音学好了,就是正向循环。拼音没学好,就是恶性循环。

说到这里我们来总结第二部分。背诵、精读、绘本、拼音,这是我认为的低年级同学打好语文基础的四个要点。有了这几个要点,接下来就是操作阶段。

法宝一,讲一个东西,必须要有预处理。你不能一上来就讲这个问题,你得先讲这个东西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比如三年级的大语文课讲到杜牧,讲到杜牧23岁的时候写了《阿房宫赋》。那怎么跟孩子解释《阿房宫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呢?因为这文章确实很难,它是一篇高中的课文,但是你都又得给孩子把这个事大概讲明白,这就需要一个预处理。

首先要把什么是阿房宫讲清楚。它是咸阳的一个宫殿群,秦始皇建的,超级大规模,超级豪华。就是因为建造阿房宫,搞得秦朝天怒人怨,最后大家造反,推翻了秦朝,这就是背景。讲完之后再说《阿房宫赋》讲了什么,《阿房宫赋》就是各种描写阿房宫的庞大,豪华,富丽堂皇。但是写到最后,点出主题:统治者骄奢淫逸就会被推翻。秦朝已经是例子了,很可悲,后面的朝代如果不吸取秦朝的经验教训,那就更可悲。

讲到这儿,孩子基本已经明白了,但是还不够透,还不够印象深刻,还不够有意思。

于是这时候,马上就要使出法宝二——抽象问题具象化。小孩子没有抽象思维,他对世界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可知可感的具体事件上的。不吸取经验教训就更可悲的这个道理足够简单了,但是还是不够具象。那怎么具象呢?

就得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的具体做法是举例子或者打比方。这两个东西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组合用,它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把抽象问题具象化。我说《阿房宫赋》的主题,就是要告诉大家,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不然的话,你就比秦朝更加可悲。紧接着就要打比方。

就好比,一帮人跑步,前面有个坑,有个人掉进去了。你明明看见有坑,明明看见已经有人掉进去了,结果你既不减速,也不拐弯,直眉瞪眼地就冲着坑过去了,那前面那个人掉坑里了,他很可悲;你跟着掉坑里,更可悲。这时候孩子们就笑了,这个事儿他们就可知可感了,他们印象就深了。

还有比如说讲修辞,给三年级孩子讲修辞。讲到《西厢记》里的一句话。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这是崔莺莺跟张生说的一句话,张生说必须得考状元才能回来娶莺莺,所以就考状元去了!离别的时候当然舍不得,所以崔莺莺就说你刚一走这我就因为思念你而变瘦了。所以这就是一个超前夸张,就是我确实思念你,但是思念你思念的都变瘦了,瘦这个事是不可能当时就发生,肯定是张生走了以后,过了很长时间她才变瘦了,所以这就是一个把后面的事情放到前面来说就是超前夸张。

讲到这里孩子懂没懂呢?孩子也懂了,但是不够具象不够印象深,所以马上要举一个例子,就是好比说你妈妈带你打过一次针,特别疼,你特别害怕,说从今以后再也不打针了,结果这一次呢又生病了,你妈又把你带到医院去打针去了。因为这打针的恐惧,所以你腿刚刚一迈进医院的大门,马上就感觉屁股开始疼了。这就是一个超前夸张。这样讲一下,这个例子是孩子可知可感的,他马上又印象深刻了,又觉得有意思了。

总结一下,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家长给孩子讲东西的时候会使用到的两个法宝,一个是知识点的预处理,第二个是打比方和举例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考试零分到大语文名师:低年级这样学,以后就不操心了》 b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z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