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电影让我再一次重温了岳飞的故事,再次重温了那个时候的慷慨悲壮和震荡回肠,明白了抗金英雄岳飞个人的一厢情愿,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贪图安逸。
没有“志饿肉,笑饮匈奴血”的豪情,没有“坐大车,踏破贺兰山缺”的丰功伟绩,就是为壮志未酬、国家统一雄略大志无法企及的空虚而哀叹。
故事回到初出茅庐的岳飞,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的12月,由于金军再度南下,围困了北宋首都,今天的开封。
宋钦宗就任命自己的九弟,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指挥河北附近的官军和民间义勇军,南下解围。
岳飞,也就在这个时候,前往赵构大元帅府的所在地相州,成了大元帅府麾下御营前军的一名低级军官。
在这个时期,岳飞因为有勇有谋,逐渐崭露头角,比如他曾独自潜入敌营,招降收编了一股盗匪。
盗匪的首领,叫吉倩,成了岳飞的部下。
后来到了评书《说岳全传》里,吉倩就变成了岳家军的功勋老将,造型是青面赤发,力大无穷,善用狼牙棒,也等于沾了岳飞的光。
大概半个月后,岳飞接到主将刘浩的命令,准备向开封进军,于是他率领一百骑兵,来到今天的河南滑县附近的黄河边上,对包围开封外围的金军,进行武装侦察。
结果,在封冻结冰的河面上,跟巡逻的金军遭遇。岳飞临危不惧,率部下和敌军展开了肉搏战。
岳飞在随后的报告中说,一个金朝将领的刀和自己的佩刀劈在一起,由于用力过猛,刀刃互相嵌入达一寸之深。
岳飞奋力拔刀,反手一击,就把对手的首级砍落马下,宋军在岳飞带领下,拼命死战,把这股金军打退了。
然而,获得这场小胜的岳飞,并没能直抵开封,建功立业。
原来,自从当了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是心惊胆战,怕自己树大招风,成为金军攻击的目标。
所以,就采用了一个所谓金蝉脱壳的计策:表面上让刘浩、岳飞率领本部兵马向开封前进,实际上自己和其他军队连同下属官员仓皇东撤,直奔大名府,现今河北邯郸。
1127年5月,赵构在商丘登基,改年号为建炎,建立南宋王朝。岳飞也跟随刚刚成立的南宋小朝廷一路南下,抵达江南。
初入军队的岳飞,就如同今天很多刚入职场的青年才俊,有本事,也有想法,但同时缺乏职场情商和打磨历练,如同一匹烈马,横冲直撞。
在后来的演义小说和评书里,岳飞那是自带主角光环,进了军队就不断遇到贵人,一路升职,但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
用现在的话说,岳飞是个小业务骨干,工作风格是猛打猛冲,但经常直言犯上,缺乏分寸,导致他的军旅生涯屡屡受挫。
比如,赵构刚登基,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就愤而上书,指责皇帝信任汪伯彦等奸臣,不但无意北伐,恢复疆土,迎回被俘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反而计划前往扬州等地避难,偏安一方,实在是令身处沦陷区的百姓寒心。
他要求高宗立刻率军北上,夺回首都汴梁。自然,岳飞的直言不讳,给自己带来了被革职,赶出军营的恶果,他只能孤身一人,返回大名府,在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的麾下当差。
张所,可以说是岳飞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伯乐,他积极要求北伐,收复故土。
在初次与岳飞见面,聊兵法战略时,张所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难得的将才,于是把他提拔为统制。
按照宋朝军队制度,统制能够指挥5个营,共计2500人的军队,已经属于中级指挥官了。
然而,性格直冲的岳飞,又和自己的直属指挥官,抗金名将王彦发生了冲突。
岳飞北伐建功心切,反对王彦稳扎稳打的战略,于是擅自率部出征,虽然在新乡大破金兵,岳飞还亲自缴获了敌军的指挥大旗,但这种擅自孤军深入的冒险是必然会失败的。
金朝以为南宋北伐大军到来,于是集结重兵反扑。于是,岳飞的部队战败,只能收拢残兵,撤进了地势险要的太行山,与金兵相持了几个月,最后被迫投奔留守开封的宗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