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不停的学习成长,希望能够教育好孩子。在公交车上让座,对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宝和宝爸来说,也是一种相互教育。
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发自内心的、用规则去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规则的目的也不是刻意去惩罚一个人,而在于让他去遵守,通过规则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 公交车上没人让座
宝爸宝妈早上送小宝去上幼儿园,公交车上没有空位,车厢中也站着很多人。小宝一上来就嘟哝着嘴说,妈妈,妈妈,怎么没座位啊,怎么没有座位呀?
公交车上很安静,周围的人把眼光聚焦过来,然后快速向四周撇开。宝爸马上给小宝做解释说,"因为我们来的比较晚呀,所以我们没有赶座位,因为车上人比较多呀,所以我们没有赶上座位。"
后来听宝妈讲,可能好几次都是爷爷带她去上学,爷爷年龄大,加上带一个小孩儿,每次小宝这样那么一说,让座的人相对多一点,小宝便养成了一种屡试不爽习惯,坐公共汽车一发现没有座位就会说那句话,而且往往如愿以偿。
2.规则意识适时培养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从内心建立起与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人相处的准则,这也是每个人成长中所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技能。
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不仅是教养的体现,也是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
以前小宝每次说那样的话的时候,周围的人特别是送小宝爷爷是怎样的尴尬和不知所措。
宝爸那么郑重其事地跟小宝说的,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宝明白,让座是别人的权利,可以让可以不让的,自己没有座位,不应该强制让别人去让座。
"故事中,父亲的规则性特别好,潜意识传达了规则、边界,还有我们不是弱者的意识。宝爸脑洞大开的想了找个时间早一点的上车,有座位,传导给她可以争取,可以竞争,可以努力可以去做。另外也传递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等信念。"
3.规则意识的言传身教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马路的时候闯了红灯,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然后就跟他分手了。后来这位留学生回国内又找了一位女朋友,还是过马路遇到了红灯,他记得上次的教训停了下来,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结果国内的这位女友也和他分了手。
虽然是个笑话,却侧面反映: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
实践表明,在亲子教育中,想真正展开自主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作为保障。
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经常出现经常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氛围中大声讲话、争抢玩具、使用完图书或玩具不能放回原处等等。事实上,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宝宝没有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较弱所致。
通过榜样示范,自定规则,直观形象的暗示,体验后果等途径和方法则可以增强规则意识。
故事中小宝虽然不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作为父母有必要懂得,礼让座位是一种道德品行,但道德是针对我们自身的。父母不仅要身教,也要学会言传。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基本态度,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喜欢朋友利用自己,我们也不要去利用朋友;我们都讨厌别人说谎,我们也不要说谎;我们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我们也不要妄自批评人家;我们不喜欢朋友看轻自己,我们也不要看轻朋友…·…在这样一个普遍价值观之后,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才是造成人与人产生摩擦的真正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可以使人有个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地指责自己而迁怒别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通达事理的人,遵从客观规律,待人处事强调和谐,但绝不随波逐流,不苟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用心地对待每个人,用心去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和喜好,从而能够维持和谐的共生关系。
规则意识的提高、规则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需要充分了解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让宝宝制定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使他们在掌握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自主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通常孩子6岁开始,超我才发展,到时再学习规则感,效果更好。"
希望小宝以后能慢慢明白,关于坐公共汽车上的让座问题。并在人生的很多场合,能理解规则,遵从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