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到目前我一有空便翻阅帛书《道德经》,但是由于我学识浅薄,不甚理解,所以我就不多谈谈其中深刻的含义了,不过我却对帛书《德经·第六十九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帛书《德经·第六十九章》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太宽泛(不着边)了,宽泛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是因为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才能博大无边,如果和具体的东西相像,那早就很渺小了。我一直都有三样宝贝,持守着它而不敢有失,一个叫做“慈”,一个叫做“俭”,一个叫做“不敢为天下先”。慈,所以能够勇敢;俭,所以能够宽广;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领导大家有所成就。如今舍弃了慈,而求勇敢;舍弃了俭,而求广博;舍弃了后,而求居前,这样就必然会走向灭亡。慈,用以作战则无不能胜,用于防守则无不能固。所以上天将要成就一个人,这才会让他恒有慈德。
这里的大与庄子逍遥游里的大也许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修道者心量之大,心量大了才能将自己逐步推向破除人道本能的“分别心”,这样即使别人说你什么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你本自清净的本心,这样也就不会被“分别心”埋在人道上的大小把自己的心量和振量弄得很小。于是乎老子顺势提出自己恒久持守的“三宝”,他们分别是“慈爱”、“素朴(即俭朴)”和“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即不敢在天下人面前展示原本素朴的本心中所没有的东西)”。持守这三样宝物的好处也就呼之欲出了,即“勇敢”对应慈爱、“素朴”对应个人胸怀的宽广和“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对应靠自己的身体力行将所有带领到一个“道”国度,即对应《庄子·山木》中提到的“建德之国”,这是不是空间意义上的远方,而是直指人的清净的本心。
上述所讲的“慈爱”与勇气、“素朴”与胸怀的宽广和“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于走向“道”的国度是层层递进的,即具有逻辑上先后顺序,如果选择从后者走向前者的话会很容易让自己迷糊的,因为人从古至今都没有从老年人走向婴儿的过程,人们也从来没有失去过“道”,而是被内心的欲望迷住本心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尽量的去记忆起我们本来就拥有的本心。但是,多数却走向反方向,即走向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乐与饵,过客止(通行版《道经·第三十七章》),即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才能使世上过客们短暂停留的东西,而圣人们只能远远的观看着背道而驰的人们,却不阻止,这样至少不让人们讨厌“道”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