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运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叫“一地鸡毛”,后来才知道《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出于好奇,读了刘震云的代表作《一句顶一万句》。
很多人都说这部小说是刘震云的巅峰之作,前后花了几天空闲时间读完,读起来很轻松,文笔畅达,不刻意追求华丽的叙事,反而增加了穿透力。
人找人虽难,话找话更难这本书分为“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两部分。小说前半部分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了唯一能够“说的上话”养女。小说后半部分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吴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出延津,这一出一走,跌宕百年。
人找人虽难,话找话更难这部书的前半部分读起来以为很杂,做豆腐的老杨、赶大车的老马、教书的先生老汪、杀猪的师傅老曾等,文中人物不少,牵扯出来的故事也夹杂其中。越读到后面反而越清晰,因为故事线索只有一条,那就是说话。
所以刘震云的叙事能力极强,故事的叙事结构看起来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但其实每一个枝叶都是主线的延伸,都是有理有据,有头有尾。跟着作者的叙述,我们见证几个人生的起沉,数个村庄的变迁,走来走去,竟发现这实际上是人世间的无奈——孤独。
人找人虽难,话找话更难整部小说的关键词就是“说的着”,其实人生的关键也在于“说的着”。爱说话的与不爱说话的,说的明白的与说不明白的,无论遇到什么人,遇见了说得着的人,一句顶一万句,遇见了说不着的,说了一万句也顶不上一句。
总的说起来就是,“话找话,比人找人困难”,但是能不找吗?就像故事的结尾写的一句:不,得找。
人找人虽难,话找话更难小说里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一串串人生,刘震云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其中滋味,闹心的、悲剧的、丑陋的、戏谑的,都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变故和沉重。书中孤独的视角盯上了杀猪的、贩驴的、剃头的、买豆腐的、卖醋的老百姓,才知道说得着与说不着,已经悄然成就了我们身边许多个沉默的大多数。
人找人虽难,话找话更难人的属性之一就是社会性,从原始部族的通力猎杀动物,到在虚拟世界交友直播求关注。所以找一个说得着的人吧,世间缘起皆因说得着,人性释然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梦不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