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2018年7月5日《丹东日报·丹东教育》第263期和2018年7月12日《丹东日报·丹东教育》第264期
chb,男,高一学生,因为网瘾严重,逃学,于2013年5月6日前来迟雅心理咨询公司求助。
求助者一般情况
母亲介绍的情况:自己家里以前开过网吧,求助者喜欢网络游戏,现在是高一学生,下学期开学后每天上学放学在家长看来很正常,午饭是学生自己解决,所以每天要从家里拿走10元钱。一天家长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反映该生有三天没有到校上课,询问家长学生有什么身体问题没有,家长才知道孩子逃学。当时家长也是不能相信的,说孩子很有规律的上学放学,根本没在家里呆着,不是上学了能去哪里呢,可是老师又说连续三天没有到校也不是假的,想来想去,到网吧里去找,果然发现了正在打游戏的求助者。
找到他时,母亲当场就哭了出来,可是求助者无动于衷,一直到游戏结束才跟着母亲回到家里,母亲批评他,他拒不接受,并通过打砸家里的东西来发泄情绪。
求助者自述:不想上学。
治疗师了解情况:chb的母亲强势,父亲包容,家人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母亲对他的要求很高也很多,他很反感。在后续的治疗中治疗师发现求助者有轻生倾向。
二、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个子很高但偏瘦弱,身形佝偻,腰杆不直。
看人目光游离,不敢直视。
敏感,多疑,烦躁。
诊断为自卑心理引起抑郁,内心恐惧,存在思维形式障碍,缺乏意志,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三、治疗假设
求助者可以排除神经症,判断为心理问题引起的不正常行为,从打游戏中能得到在家庭和学校感受不到的自信和快乐,家长屡次打断他打游戏,打断了他在虚拟世界中找到的存在感,所以感到焦虑烦躁,靠打砸物品来宣泄情绪。
只要指导求助者在现实中找到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网瘾就会解除。
短期、中期目标:
1、恢复正常学习活动,按时上学
2、断网瘾,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大学
长期目标:
1、接纳自己,健全人格
2、乐于成长,实现自我,过良好的生活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治疗方法与技术
沙盘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家庭疗法
五、治疗过程
(一)与求助者约定治疗方法与时间
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治疗师安排他进行一组沙盘(12次)治疗,每周一次。
(二)与求助者约定治疗目标与原则
1、针对目前的情况,求助者的目标是:首先要正常上学,以后再谈断网瘾,同时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大学。治疗期间要按照治疗师的要求调整生活状态。
2、对家长的要求:积极配合治疗师,调整心态,减少对学生的管理,降低现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如果心态是想要一个健康的儿子,放手让儿子自己成长,两年后会有一个大学生的儿子;如果就想要一个大学生的儿
子,依旧管东管西,那么儿子不会改变的,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一)沙盘治疗过程
1第一次沙盘
标题:《恐惧》
画面:沙盘中满是苍蝇、蚊子、蜈蚣、蝎子、蜘蛛等毒物,一端的角落里站着一个人,旁边两人指手画脚,沙盘另一端一个男孩捂着嘴坐在地上,四周有人围观。
分析:这个画面表达了求助者内心的恐惧,是他潜意识里恐惧的投射,这个摆放引发了情绪的宣泄,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同时治疗师从中发现了求助者发生心理问题,根源在于家庭,是父母的相处模式,尤其是母亲的强势管理造成求助者的心理创伤;并且治疗师从沙盘画面发现求助者有明显轻生倾向。
交流:治疗师根据沙盘的画面与求助者沟通,他一一复述沙具,痛哭,坦诚说出自己不想上学是因为成绩落后,没有自信;不爱在家里呆着是因为母亲要求太多,自己做得越多,遭到指责越多,母亲永远没有满足。学校和家里压力都大,打游戏就感到快乐,时间长了,就上瘾了。
治疗师没有批评求助者,也没有指出他的轻生念头,只是建议他正常上学,鼓励他积极面对自身的问题,下决心改变。
初次沙盘良好地建立起治疗师和求助者之间的心理链接,双方互相信任,为以后治疗奠定了基础。
对家长:与母亲沟通时直接介绍求助者有严重问题,轻生明显,家长不相信,说是他的儿子每天玩游戏,精神头十足,根本舍不得死。治疗师要求家长必须在现阶段包容孩子,对他的缺点甚至是错误都少说话,少批评,要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第二次沙盘,加深了解和沟通。
3、第三次沙盘治疗
进入第三次治疗,求助者在沙盘摆了一个巫婆,当治疗师问他巫婆代表什么意思时,他说这是他的妈妈,可恨,处处管控自己。治疗师这时指出在求助者初次沙盘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很严重的,有自杀倾向,求助者很惊讶他的轻生倾向被发现,他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这个想法。在治疗中他向治疗师承认有轻生想法并且在初中毕业那年也采取过行动,因为对于母亲的管控他很不喜欢可是又没办法摆脱,如果自己死了,他的母亲就会伤心,以死来报复总是挑剔他的母亲,解脱自己的痛苦,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他写好了给母亲的遗书放在家里床头下面,后来只是因为没有选择好方法所以没有实施。
这一次治疗之后,治疗师与求助者约定一同爬山,带着求助者来到帽盔山,居高临下观看风景,一面是五道沟没有经过开发的陈旧房屋和设施,另一面是开阔的鸭绿江和市中心的繁华景象,山的两面对比明显。治疗师没有更多的说教,只是陪伴着求助者,让他体会家人一般的爱和温暖。求助者看着山下,自己感悟:老师,明白你带我看风景的用意了,如果我不改变,人生将是昏暗破碎的,我只有改变,我的将来才会充满生机。我要做一个健康的人,我要有美好的未来,必须从改变自我做起。
这一次治疗中求助者变化很明显,压抑的情绪进一步宣泄,主动表达内心情感,也主动将过去的想法和行为做了回顾检视,认识到自己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偏差,明白要解决问题,要从自我改变开始。
事后治疗师与家长联系,到他们家原来的住宅,在床头下面找出求助者初中毕业那年藏在那里的遗书,家长都傻了,才真正相信自己的做法给孩子造成巨大伤害,感到自己也是需要改变的。
反馈:经过第三次治疗,家长反映,在家里改掉了起床拖沓的毛病,以前是闹钟响起,把闹钟摁灭,再响再摁灭,赖床不起来,直到上学时间快到了,才不得不起床,急忙穿了衣服就赶紧跑去上学,早饭都不吃。现在是只要闹钟响起就起床,洗漱吃饭,有条有理,高高兴兴上学。学校方面老师反映他学习积极主动,没有再逃学去网吧。母亲受到触动,减少了对儿子的管教,放手让求助者成长。
4、以后,求助者完成了一组沙盘(12次)的治疗,围绕着巩固良好行为、提高自信心、塑造乐观人格等方面进行,到治疗结束时,进入了高二年级,在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有时偶尔会给治疗师打个电话咨询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在2015年的4月末,距离高考只有40天的时间,该求助者情绪崩溃,大哭大闹,要求见治疗师做沙盘。起因是他有好友过生日,想给朋友买个礼物,家里因为他过去有上网的历史,对钱控制挺严,所以本应该用来买高考志愿报名指导书的钱就花在买礼物上了,书没买。他的本意是借书看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想到家长要看,他推说书在学校,没带回来,家长就说明天就要看到书,不然就要他拿回来钱,书和钱都没有的话,怀疑他又去网吧打游戏,母子冲突。求助者见到治疗师,敞开心扉,表示以自己的成绩考上本科没有疑问,但是现在不想考了,气死母亲算了。治疗师开导:读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想想在帽盔山上你的人生理想,这样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求助者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于对自己不负责任,经过沟通母亲也意识到自己重蹈覆辙,又犯了管得太多的毛病,并且不信任儿子,又伤害了他。调整之后母子关系缓和,顺利结束高中学业,考入渤海大学,现本科在读。
经过最后一次求助者的反复,治疗师感触颇深,求助者能够自我调整,走出低谷,是家庭、社会、患者和治疗师多方努力,团结合作的结果,有了成效要精心呵护,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多改变自己,与孩子多沟通,相信孩子会处理好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