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阿尔伯特·埃利斯发明的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帮助很多备受折磨,渴望自己完美的老好人。
假性老好人真性老好人
老好人不拒绝别人,不愿意也不提,反对意见大概有那么几种表现:
1对任何人回避冲突。
2对于任何人乐意忍让。
3温和,不嘲讽,不抱怨。
4有主动助人的行为。

真性的老好人是一点火都没有,对人温和谦逊,从不撕逼。如果这种人遇到被欺负的场景,大家会不会说话,取决于他的业务能力如何。
真心的老好人不会为他的模式而感到折磨,那就不怎么需要改变了,这是这种人的存活之道。老好人也能在社会中贡献正常的力量,通常是不需要改变。
但假心的老好人才是大多数,大多数人因为阴差阳错变成了“老好人”。
假性老好人的来源
假性老好人其实有不同的来源,应对和改变上也有不同。
蛰伏:对手太强,被所有人都虐怕了,选择了做老好人的生存之道,在造成他压力的强人离开之后,他就很可能从老好人角色中走出来。
渴望完美:有些人对于完美有一种妄念,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希望自己完美,希望自己达成所有人的期待,这种人对自己特别苛刻。所以如果你怼他一句或者开一句玩笑,他会解释半天,这种人会活的特别累。
羞涩:大多数羞涩的人会被认为是老好人,确实很多老好人是羞涩的,但这是不同的概念。有的羞涩的人,胸中有万里长河或一方锦绣,但是当被许多人看做老好人之后,就会逐渐去揣摩这个角色,最后越演越像。羞涩的人,不是非要回避冲突,或者乐意忍让,而是他想冲突,但是却做不到。
可能还有一些宗教信仰原因促成的老好人,这些人往往在其他方面面临着压力,很多对宗教有狂热感情的中年妇女,家庭内部都非常不幸。这是蛰伏的另一种形式。
合理情绪疗法
渴望所有人喜欢自己的人,一般都是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这种人有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叫做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师经常用,自己做心理建设也很好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一个A-B-C的模式。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假设,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以及行为结果。
比如:
A是领导要我喝酒;
B是我觉得不喝酒会丢了工作,或者被领导厌恶;
C是我喝酒了,身体很难受,还被罚跪搓衣板。
比如你和同事在楼道里和领导打招呼,但对方没有理。
你的A是领导没有理你。
B你认为上次自己表现不好,领导并不爱理自己。
C你害怕了一个周末,直到下周一领导跟你打招呼才好多了。
而你的同事则是:
A领导没有理他。
B是领导没看见。
C他开开心心的玩了一个周末,周一上班精神百倍,遇见领导问候,领导也热情回答了。
你的同事对于自己的解释模式就比你健康的多,他在自我保护,而你在倾向于自我折磨。
老好人为什么越陷越深?
这种自我折磨会让你越来越缺乏自信,倾向于全方位的退缩和讨好,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同时你对变成老好人这件事的ABC会继续折磨你。
A你被人评价为老好人。
B你觉得你从此失去了提升的机会,还被人人欺负,人人骑。
C别人说你好,你立刻就会开始自责。
一个认知上没有大问题的人,如果被人评价为老好人,他的解释模式可能是这样的:
A我被人评价为老好人;
B哎呀,我是不是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主见?
C我积极的去表达。
健康的认知模式会给自己尽量减小压力。大力不能出奇迹,大的压力只会毁灭任何奇迹。
你不对自己苛求,反而采用更容易更积极的策略,你倾向于更悲观,更不理性的解决方案,事情是不会有任何好转的。
如果你经常内心深处天人交战折磨自己,那么就试一试合理情绪疗法,把自己的ABC写下来,然后把不合理的B驳倒。试试换一换自己的解读假设方式。
合理情绪疗法中分析出的ABC是你内心深处的交战。当你的同事发现老实人有改变的时候,可能会问你发生了什么,我并不建议你把这个疗法解释给他们听,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心理学也有一定的茫然无知,甚至产生误会。
另外,自己内心成长用的方法也没有必要暴露给一些不够熟悉的人。如果对方出烟嘲讽,你可能会把刚刚建设好的内心摧毁。
一般给这些人的建议是,在写ABC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的同时。设置一些外在的目标,比如减掉十公斤的体重,参加一个培训班,凯珊英语口语,学习厨艺或者养一只宠物。
把你真实进步的原因藏在一个肉眼可见的行为背后。
当你真实进步了,你就不是老好人了,永远也不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