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就养成了每天都要写作的习惯,坚持下来的这几年里,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多大进步。毕竟写作本身是很主观的,说好说坏全凭感觉。所以,我没法拿现在自己写的文章和从前的对比,无法知晓是否进步了多少。唯一可以感觉到进步的地方,在于篇幅上。在从前,写上几句话就发现无话可说了,而现在却不同,只要手指放在键盘上,就能不间断的敲出很多字,且不说质量如何,至少能围绕一个话题写出很多东西。从无到有,又少变多,一个算得上是进步吧。
我会想,从前的学生时代,动不动就让写几百字的作文,那时候绞尽脑汁,不停去重复废话凑字数,到最后还是没能将格子填满。现在情况反转了,写着写着就敲了几百上千字了。曾经的自己一定会羡慕自己如今写作技能的提升吧,而如今也会做个白日梦,如果曾经的自己如现在这般能写很多文字,那觉得是学霸了。
其实我也知道,光追求篇幅肯定是不行的,就如那些网络小说,为了完成每天的更新量,文中大量注水,明明几句话能说明白的事,非要扯上好几章,而且大量的文字都游离在主题之外,读者说是在阅读,倒不如说是在排水。而短小的篇幅却可以是浓缩的精华,这是没一个写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也经历了那样的过程,最初时信心满满,可以一口气写上一两千字,但这样的坚持持续了三个月,三个月后,发觉自己好像所有的内容都写完了,瞬间就体会到了江郎才尽的无力感。那时候,倒是不得不努力去增加篇幅,将一件一句话本能说明白事,非要仔细描写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文字更多了,内容变得杂糅,也会显得凌乱。
那时我甚至觉得自己会写不下去,因为该写的都写完了,胸中那些墨水消耗殆尽,多写的无非就是凑字数,也就打算放弃写作的想法。但又想想自己好不容易坚持了三个月,已经养成了写一写的习惯,又怎么能轻易罢手呢?所以我最终还是说服自己继续坚持。
但又谈何容易,不管怎么去扩大话题,无论如何去凑字数,却发现自己始终在固有的思维当中兜圈子,无非是把一个问题辩证法去说,内容冗长但却没有太大价值,我便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无谓的坚持着。
但似乎所有的坚持,最终都是有意义的,又这么度过了大半年时光,我发现即便是每天都在兜兜转转的写一些废话,也还是写出了很多新东西,首先,内容越发充实,那些不仔细想也不会明白的道理和事物,都在自己的思考中变成了文字。然后是遣词造句,我会不断的通过查辞典,查典故,将一句话换一种说法去表达,尽量不用某个经常用的词,这样,总算让文字更丰富了。
熬过了那大半年的时光,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会为写不出内容而发愁了,而且内容不再重复,篇幅可长可短,只要有表达的冲动,就会立即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那些念头变成文字。也就是说,写作的习惯已经全然养成了。
当做完的加法,也就是能不断的堆砌文字,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之后,却发现自己的表达依然有不少缺陷,那么接下来,继续在实践中修正,尽善尽美,总会更好的。
记得曾经,我要反复追问过写作的方法,参考很多作家和写作大神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可转接到我身上却有些不灵,要么是方法不接地气,要么是我自己执行力不够,反正都没能成功。到时我自己总结的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
为什么要先学习方法,然后去实践呢?不如自己随心所欲的去实践,只要动手去写就够了,不断的写,总能写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总会发现自己词穷的时候,到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逼迫自己去查资料学新知识,来弥补不足,填充自己在思维上的空白。显然这样对我是有用的,写着写着,就写出了一些崭新的内容。这相当于是以战养兵的方法。走到了山重水复的绝境,就能看到柳暗花明的通途。
具体来说,大概写作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吧,动手去写就对了,遇到卡壳,就设法解决,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就能不断进步,超越昨天的我。
或许万物都是这个道理吧。想提高自己某一领域的水平能力,动手去实践就对了,遇到问题就解决,当解决完所有问题之后,水平就提升了。当然学无止境,一山还有一山高,继续在实践中超越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