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母子上了火車,小男孩五六歲左右,他們買的是站票,於是母親將小孩帶到過道中間,將背包放在一個女人的座位靠背上,開始假裝整理,小孩眨著眼睛看著周圍的乘客,背包妨礙了女人,女人回頭看了一眼,看到小孩水靈靈的大眼睛,感到同情,或者說是憐憫,她看向過道對面的青年,青年對她搖了搖頭,於是她騰了一點地方讓小孩坐下了,母親滿臉是笑的謝謝了女人。過了不到五分鐘,女人覺得熱了起來,小孩也快要睡著了,正巧女人對面的一個乘客下車了,於是母親讓小孩坐到對面,和一位綠裙子的女人還有另一位青年擠在雙人的硬座上,那位青年不耐煩的看著手機一言不發,過道對面的青年則是覺得好笑。
在上面那一小段故事中我們能看出來這樣幾種人,旁觀者,偽善者,善者,還有不負責任者。
仔細想想中國人的素質、教養就是被這樣慢慢拉低的,通過善者對不負責任者的同情憐憫,偽善者對於不負責任者的默許,旁觀者看在眼裡卻無動於衷的縱容。
在開頭的故事中,母子屬於不負責任者,有買站票的覺悟卻沒有站著的骨氣,擺出一副乞食一樣的表情希望碰到一位善者來同情憐憫,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小孩子有什麼錯,是,我承認小孩很可憐但是不是可憐在沒有座位後面,我會細說;女子是善者,他們大多由於自身經歷而對世界飽含善意,覺得善良可以使世界變好,他們行善一般都很熱情、不計後果;被擠的青年是偽善者,明明自己不願意,卻沒有勇氣說出來,只是擺出一副臭臉來默許;過道對面的青年是旁觀者,這類人明白所有事情所有動機,但是他們一語不發只是微笑著看著發生在身旁的鬧劇,只要自己置身事外就行。
開頭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我不幸成為了旁觀者,我沒有發聲是因為成為善者的女人是我的母親,在中國自古的宗族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對於前輩不容置疑的選擇或者沒有意識到的錯誤提出疑問或建議的晚輩會被認為是頂嘴,如果晚輩再強調一遍自己的觀點就變成抬槓,進而變成不孝。我不想諷刺任何人不想批評任何事,因為我是一個旁觀者。
小孩到底可憐在哪裡呢?
由於家庭原因,我從小被長輩要求變成一個能夠承擔一定程度自己的責任的人,對於自己的選擇自己要負責,這是我從小的家庭教育中方方面面都在表現的事情。人的一生,未成年以前要為父母的選擇負責,成年後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最討厭的藉口是:他是小孩,他不懂。孩子犯錯父母包容是天性,但是孩子不明白的道理父母是不是也不明白呢?從小處處被庇護,從小養成了可以無償得到的習慣,積累而言也就形成了教養的缺失。現在肯定有人想,至於這麼嚴重嗎,只是讓了個座,有這麼大影響麼?骨氣是一點點積累的,責任心是一點點形成的,教養是通過濃厚的家族文化沈澱的,常說總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來大人的教養就是這個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