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过得好快,是暑假的炎热与悠闲的集合体。
每年暑假,孩子们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让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我们小时候的夏天有同样的欢乐,有树上知了不停地的叫声,有爸妈不在家时几只“化骨龙”的游戏嬉戏,有几个孩子去亲戚家挤在一张床上谈天说地“无聊而有趣”的日子。
现在回头看,那些逝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我在七月主要读的书不多,只有四本,其中两本是自己的,两本是图书馆借阅的。
无论如何,我感觉自己的心在七月有些散,有些松懈,需要时常自我提醒:心无旁骛,专注做好眼前的事。
30/54:《晚熟的人》-莫言
《晚熟的人》是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首次出版于疫情期间——2020年8月。它里面有12篇中短篇小说,以其中一篇作为小说集的名字。十二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
在《晚熟的人》里,莫言一如既往地用他擅长的讲故事方式叙述,甚至用“莫言”自己的经历叙述,让人感觉它不仅是小说,更像是散文或者纪实文学,里面所有的故事都是开放性的。有的因为篇幅短小,让人觉得故事还没有完结,或者完结得太突然,总有意犹未尽的感受。
这些故事呈现出近代时代背景与变迁,既含蓄也直白,看懂的读者会心一笑,看不懂的人则是看了一场热闹,一点也不影响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莫言把自己作为人物写进小说,以特殊的视角打量着这个复杂、令人迷惘的世界,敏锐地审视着这个时代,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恶真假、美丑的故事,引发读者共鸣、共情。
我读这些短篇的时候,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时而会心一笑。特别喜欢莫言的幽默与深邃。
31/54:《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这是一本在多伦多中文书店网购的书。它由作者收录著名作家南怀瑾先生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分为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知命与立世、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人生精言六大章,从不同角度诠释历史与人、人生,严肃而有意思的命题。
对目前喜欢历史与需要定期进行历史讲座的我来说,是非常好的工具书、参考书。
32/54:《巴金的散文精编》
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次对巴金散文的直播,我重读了这本厚厚的《巴金散文精编》。
这是我漂洋过海从广州带来的书,一直以来很喜欢巴金先生的文字,真诚而纯朴,他的文字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也是我追求的文字写作风格。
这本厚厚的散文集分六个部分,分别有狭义的散文、随笔;旅途杂记;书简;对童年生活、亲人及家庭的回忆;对师友的怀念及巴金先生谈创作。
这个月我主要看了第四部分,他对家人的回忆文章。
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直播中提到,现代人喜欢看微信里的鸡汤文,其实还不如花时间看名家的作品,如巴金先生的散文。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这句话?我觉得有时间还是读经典好,自媒体时代里,普通人制作的视频虽然能感动人,但感动的时间或许就那个瞬间,不能长久,但读经典的文字,能永久地洗涤人的灵魂,增加智慧。
33/54:《孔子西游记》
这是一本在图书馆意外翻阅的书籍,恰巧那天我进行历史讲座的时候,讲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没想到就在图书馆觅得这本参考书——看看孔子及其思想如何走向西方的过程。
孔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塑造者。孔子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他对西方人认识中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对西方人的孔子认知史及孔子在西方形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展示孔子思想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融合,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普遍意义,引发对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和未来定位的思考。
本书的作者是武斌,我找遍了这本书的前前后后,都找不到作者的简介,觉得出版社对他似乎有些不公。于是在网络上找到他的资料: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客座教授。
(如图,还有一本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是我的工具书,时常拿来读,之前分享过期主要内容,在此就不赘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