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拾壹路原创 |谢绝转载,盗版必究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讲,外卖是件极平常的事。像我,身上至少有十斤肉是外卖小哥跋山涉水送来的。而在中国古代,是否也有外卖一说呢。
来,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看看。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中国最有钱,商业最繁荣的朝代便是南宋。
当时的人们夏天有刨冰,晚上有夜生活,最爱做的就是聚会轰趴,过着“宋瓷般精致的生活”。若潘金莲再世,撑窗杆砸到的可就不止西门庆这一个有钱人哟。
国民经济蒸蒸日上,吃喝攀比之心自然会开始横流。记载北宋帝都东京(今开封)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中酒楼和各类饮食店就占半数以上。而《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南宋笔记中也收录了大量临安酒肆饭店和美食菜品的资料:
“每日交五更”,东京的“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宵夜)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药者,直至天明”。朱雀门外的州桥夜市,每天“直至三更”才打烊。
“专卖家常饭食,如骨头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饱,往而市之矣”。
以上各种菜品专卖店,即使是一千年的我们看起来也毫无距离感。这么会玩的饮食业,无怪乎“外卖”这一职业会应运而生。
我们看清宫剧时,皇帝吃的菜都是要经太监尝过才能吃的,防止有人下毒。而在宋朝,政通人和,皇帝和百姓的关系好着呢!
比如宋太祖就经常微服私访到民间闲逛;而宋孝宗放着御厨不用,最爱的就是去民间点外卖,并广而告之,小费赐之。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宋孝宗到德寿宫请太上皇宋高宗的安,还特地派内侍到市场上店里“宣索”旧京(今开封)人的外卖: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不知道宋高宗赵构活了八十多岁有没有这些外卖的功劳。
隆兴年间皇宫在中瓦搭台举办观灯节,孝宗看得无聊了还叫了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送来宵夜。“直(值)一贯者,犒(赏赐)之二贯”。这么大把的“小费”,怎么怪南宋的商业不发达呢!
不仅皇帝不吃自家做的,百姓也一样。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有钱的人家,只在市集买吃的,自己家里是不会买菜做饭的。有时候不能出门,外卖就是“逐时施行索唤”,“就门供卖”。
《清明上河图》上这个小哥就是正在外出送餐的小二。
而相比于我们现代一次性的餐盒和塑料袋,古代人的送餐用具也不知道要高大上多少!
《金瓶梅》第十四回写:“ 西门庆听言大喜,即令来旺儿、玳安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先抬来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写:“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其中的食盒就是古代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专门用来盛放食物酒菜的抬盒。儒家讲“君子远庖厨”,所以厨房在饭堂或者住处很远的地方,食盒就是用来转移并保温菜品的产物。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左边的的圆形食盒
这种器物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到后世就慢慢演变出了木、竹、珐琅、漆器等各种材质。
《新版红楼梦》里的食盒
食盒的作用不仅仅是送饭,还能放在家中盛东西。古人在外出时,常常会提上食盒,里面装上笔墨纸砚、纸张书籍。有时候,食盒还有梳妆盒的作用。男人们虽然不化妆,但需要整理头发和衣冠。所以明清时期,食盒差不多是文人书房里的必需品。
而温盘,就是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瓷薄,下瓷厚,中间空,在使用时向夹层里灌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和口味。再放入食盒里就相当于现代的保温箱了。
由此可见,南宋的外卖周边可谓五脏俱全。对于如此发达的外卖业,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宅文化”最早是起源于我国的宋朝呢?如果真的穿越到了南宋,懒得出门的你又会点上面的哪道菜?
胡辣汤 | 热干面 | 月饼测评 | 日本大葱 | 红楼梦 | 河南骗子 | 东北 | 王健林 | 何鸿燊 | 宁泽涛 | 李宗盛 | 张继科 | 贝克汉姆 | 林心如 | 柯南 | 熊本熊 | 姿势 | 战斗民族 | 女子监狱 | Livehouse | 歧视 | 国外安检 | 小众电影 | 少年派 | 潜水 | TVB
本文为拾壹路 (微信号roadeleven)原创
转载请联系shiyilu@wescope.cn
别调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