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量之网》摘抄

《无量之网》摘抄

作者: 桃夭的自在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16:55 被阅读0次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知道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幻想,虽然读完这本书之后并没有得到自己接受的明确答案,因为完全没有物理思维。但是也已经约略了解了一些怎样由现实中的前沿量子科学探知到大乘佛法的线索。但是也仅仅是线索。因为,不可能由小乘解释大乘的。下面是我摘抄的触动我自己的那些点。

    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一个位于更高领域或具有更深实相的事物的镜像。就如死海古卷上说的:在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个更大更终级实相的粗糙映象。

    量子本质与其他万有连接在一起的关系,提醒我们,我们正是自身的创造者,这样我们就能在我们的身体上和人际关系中展现出自己最深的治疗欲望,丰盛喜悦与和平,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在任何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时候做到这一点。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与无量之网进行沟通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人类的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在体内为我们富裕的力量,同时也把这种力量扩散到我们体外的量子世界中去了。

    信息名中提到,只有当我们用自身的评判扰乱了道的宁静,我们才会失去道的和谐,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就会深陷于愤怒和分离的感觉之中,经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修正这种境遇的指导。要回到和谐就是要在生起怀疑时说不二。

    通过实践,我们与其他万有的连接将得以确认,而这种与万有的连接感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多么强大,通过这种深刻的觉悟,我们有机会变得更加平和,对他人充满慈悲,并积极地创造出能反映自己这些品质的世界,而且还可能不止如此。

    当我们如此实践时,也就开启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的力量之源。

    意识的语言就是我们共同的情绪,我们都知道如何去爱恨恐惧和原谅,一旦领悟到这些感受,就是无量之王的程序指令,我们就能使这些技巧更精进,也更好的了解自己,如何创造出生活中的喜悦,疗愈和平和。

    任何实体的事件都必须先被预想为可能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我们能获得这股能量改变万物被创造出来的量子蓝图,还有什么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有什么疾病是不能被治愈的,有什么境遇是无法改善的,这个蓝图就是之前未被认可的能量场,他被马克思普朗克称之为具有意识和智能的心智。

    无量之王可以想成是三种基本的物质,1.将宇宙储存其中的容器 2.我们内在与外在世界的桥梁,3.映照我们日常的想法,感受情绪和信念的镜子。

    祖先们试图告诉我们如何去疗愈我们的身体,如何实现我们最深的渴望和最伟大的梦想。

    普朗克在1944年发表了一个演说。作为一名投身到最需要清晰敏锐思维的科学之中进行物质研究的人,就我研究原则的结果而言,我可以讲的就是——根本没有物质存在,所有物质的形成和存在仅是一种力量所致,是它引发了原子威力的震动,也是它维系着整个原子系统的聚合存在,我们必须假设在这股力量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具有意识和智慧的心智,这股心智是所有物质的母体。

    就那个2,看来我们的所有体验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他相信能否通过想象力来应用上述领悟是我们能否在生活中创造奇迹的关键。内维尔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发生在意识这一容器之外。

    如果无量之网的运作方式正如现有证据所显示的那样,那么就没有所谓的他们和我们了,只有我们大家。

    康复的年轻人表示这其中的奥秘在于他不仅是单纯的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健康,而是从见面的那天起,他就让自己活在已经获得痊愈并健健康康的状态中,由此我们得以发现,将心中的渴望从想象变为现实的诀窍,就是一种可以体验的渴望,已经被实现,愿望已经被达成,祈祷已经被回应的能力。

    我们的注意力在哪里,这个世界中的现实就会跟随到哪里。

    根据波尔和海森堡的说法,这个宇宙的存在是无限可能性重叠的结果,这些可能性以某种量子汤的形式存在,既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既定的形态,直到某件事情发生才有可能固定在某个地方。而这个某件事情就是人的觉知——即简单的观察行为。

    多重世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当下都有无数的可能性出现,而且他们早已存在,并且都在同时发生。设想一下,我们在一个宇宙中旅行了一段时间,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都有可能通过量子跳跃到另一个具有其他可能性的宇宙中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偶人可能正活在疾病状态中,当意识焦点转变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奇迹般的痊愈了,而此时周围的一切却一如常态。

    到底是什么因素阻止我们去体验那些如量子微粒般的自由呢?我们自身才是这些理论中缺失的因素,更准确的说是我们能自主创造出意识,也就是想法,感受情绪和信念的能力,将我们的选择锁定在了某一种可能性上,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现实,于是科学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古代的灵性思想中。

    古老的智慧认为这是基于那些发生在亚原子层面的事实,我们才得以改变自己的身体和世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发生在量子领域的事情,就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

    大成佛教认为有向世界和无向世界都是我们称之为主观妄想的意识模式的产物,任何让我们感觉真实不虚的体验,都是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的结果,他在我们聚焦目标时让一种可能的现实变成现实而产生的真实的感受。

    在单纯的选择一个新的可能性,和真的用思考感受和信念,将一种新可能性变为现实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在情绪语言与宇宙的量子动力对话中,感觉才是无量之王能懂的语言。祈祷将我们置身于一个纯净的空间中,便让我们心智中的奇迹变成世界中的现实。

    慈悲既是创造的动力,也是创造体验本身。

    为了实现慈悲,我们必须达到一种淡然的状态,对产生的结果没有是是非非的强烈期待,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不评判也不自我的状态下感受事物,而这种情绪品质才是有无量之网展开有效且有意义的对话的关键。

    似乎我们改变世界的欲望越强烈,我们的力量也就着越琢磨不定,这是因为我们的愿望常常是基于自我的。若非如此改变对我们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了。然而当我们的意识状态成熟到可以明白自己具有改变现实的能力时,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尽管每个举动都是出自好意,但我们却也常常被卷入强烈的执着之中,并希望我们所爱的人能够康复,这就是在暗自要求奇迹康复必须发生。如果要求康复发生就意味着他尚未发生,如果他发生了,我们就不必再祈求他了,也就是说祈祷祈求康复结果的举动所创造的影响,实际上是强化了那个生病的现实。

    我们必须先有康复丰盛安心的感觉,在心中感受到健康的祈求已然得到回应,在这些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之前,就假装他们已经发生了。

    我们好像是为了参与到创造之中而被造化出来的。

    如果我们内在真的存在着一股力量可以改变宇宙的基质,可以用于治疗并创造和平,那么这意味着也必然存在着一种语言,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的运用。有趣的是这种语言的确存在,它正是情绪想象和祈祷的语言,也是西方世界在四世纪基督教会修订圣经后所遗失的语言。

    当祈祷结束之后,那些暴力事件又卷土重来,在某些实例中其严重程度尤甚于实验前怎么回事?因为参与者停止了他们所做的事,他们停止了冥想和祈祷,这就是上面这个谜题的答案。假如我们认为康复安心和丰盛只是片刻的经验,那么创造现实也不过是个短暂的选择,创造现实不止代表着我们要做什么,更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状态。

    如果那种感觉正好是我们所选择的体验方式,那我们就要一直保有那种感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直都在选择,我们可以深信不疑的感受自己对世界和平的感恩。因为和平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也可以对我们和所爱之人的健康表示尊重,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被疗愈和完善着。(在这里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们必须每天都感恩自己所拥有的那些,只有如此他才不会被上帝拿走。我们必须了解到我们就是那个强大的存在,我们是它的一部分,我们和它是连接的,只有我们意识到我们一直是丰盛的,是健康的,是快乐的,是无限的,是自由的,我们才能够一直拥有改造世界的力量,并且一直生活在自由和自在之中。)

    或许在视觉上我们和地球上的另外一个人是分离的状态,然而真正的分离却从未在这个全息生存的星球上存在过,起码在无量之网内并不存在在这个合一的层次,事实上没有所谓的这里和那里。

    正如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包含全部的原始图像那样,每一个碎片上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范式映射到其他地方。

    从我们的自身的DNA原子结构以及记忆和意识的运作方式等现象来看,我们是某个伟大存在的全息图。

    我们是一个包含了许多10项的更大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中,我们的世界可以被视为在潜在石像里的事件的影子或投影,我们所见的宇宙可能是我们所有人的集体意识从深层领域中的可能性转变为物质实象的结果。这种看待自身和宇宙的全新观点,让我们得以将所有渴望梦想或想象的可能性直接引入现实之中。

    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前途的力量。

    在意识中启动改变的最少人数等于总人数的1%的平方根。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所有的信念都来自事情本是与事情可能是之间深层连接的感觉。

    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空间紧密缠绕,无法分离开来,他说这就是时空合一,它形成了一个超出我们所熟悉的三维体验之外的领域,第4维度。

    实际上不仅如爱因斯坦所说时间是双向移动的,而且今天的选择很可能还会改变昨天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梦,就是有一天我正在睡觉的时候,我的脸上落水了。于是在梦里我就梦到下雨了,这说明实际上是先有了水,我就已然创造出了下雨的情节。如果世界上的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所以他有了发生过程)

    或许在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到教训的同时,我们的过去也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许在我们毫不知情或未曾顾及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以凭借惯性倒回并影响了过去的事件。或许今天我们所见的世界,正是我们吸取的教训之后,才回馈到过去的结果。至少它意味着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就是我们一切学习的结果。

    且不管我们能否影响到过去,很显然我们当下所做的决定可以影响现在和未来,而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都在无量之网这个容器里面,作为无量之网中的一部分,我们理所当然的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某种方式,与过去进行有效且有意义的交流。

    在我们与无量之网的对话中,我们最深的信念成为我们所体验的一切的蓝图。

    我们在生命中遇到的挑战,经历的喜悦,等不多不少,刚刚好是无量之王对我们最深处最真切信念的如实映照。

    圣经当中有一些翻译被改变或缺失了。比如第1句:我们在天上的父。这一句意味着我们在这里时上帝却在遥远的他方。可是原文是这样子的,光芒四射的你你在我们的内外闪耀着,当我们一起你时连黑暗都发着光,这提醒我们造物主并未与我们分离。

    人类DNA经转移后的意思是:神/永恒存在于我们体内。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正是无量之网能够回应的语言,当我们感觉自己无法实现曾经的远大梦想时,无量之网就会回应我们——以延时挑战和障碍来回馈我们。

    我们可能会祈祷说:我多想与一位忠贞善良,有修养又懂得体贴人的伴侣共度一生啊,可是……(在这里我想这个祈祷的实现的秘诀是没有可是,而是尽情的想象您已经与一位忠贞善良,有修养又懂得体贴人的伴侣共度一生的情景)

    科学研究显示,但我们改变自己,也对过去知识的感受时,就会改变身体当下的化学反应。

    那个时候我对人们在诚实政治方面的不足有许多评判,我对这些方面的评判以一种不易被发现的程度长期积累着,直到现在已经成了不能再被忽视的核心问题。评判不仅把这些人吸引到我的生命中来,他还成为我保持这种关系的胶水,评判一旦消失,胶水也就自然溶解,我留意到一种连锁反应,一旦模式在某一处产生,在某种关系中被认出,它就会波及我生命的其他层面。

    祝福是将我们从受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替换原有感受的古老秘密,当我们祝福那些伤害到我们的人或物,我们立刻就终止了痛苦的循环,不论这期间的停顿只持续了10亿分之一秒,还是一整天都无关紧要。只要有一个间歇期,就能够让我们释放长久的伤痛,并让其他的东西——“美”的力量进入我们的身心。

    每当我们封闭起自己那些慈悲对人以及滋养他人的想法,我们就会像那位妇女一样,慢慢遗失了罐中的食物。

    为了生存我们都进行了很多妥协,没妥协一次,我们也就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失去了自己内在的一部分,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这些妥协包括为了扮演大人的角色而导致童年的丧失,压抑伤痛,愤怒的情绪。例如作为一个小孩,我们已经发现闷不作声比高谈阔论更安全,否则就会遭到父母兄弟姐妹或玩伴的奚落或疏远。

    为生活所妥协的每一部分内在自我都有一处空白在等待着被填满,为了填补这个空虚,我们也总是在追寻着某种东西,但我们发现某人刚好拥有我们因妥协而付出的那种东西时靠近他就会让自己感觉特别美好。这人所拥有的与我们互补的特质,能够弥合自己的内在空虚,便让我们再次拥有完整的感觉。我们甚至会觉得离不开他们,直到回想起吸引自己的那种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在,只不过他一直沉睡着。此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不再莫名其妙的被他吸引了。

    每个人都曾为了生理或情绪上的舒坦,而在必要的时候熟练地出卖部分的自己。

    当你邂逅了某个让你有熟悉感的人时,你最好沉浸在那个当下,对你们两人来说某种稀有而珍贵的事情发生了,你发现了那个携带有你失落片段的人,通常这是一个双向经历,那个人往往也因同样的原因被你吸引。试着交谈一下,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这个人身上看到了哪些自己曾经失落的东西,很快一个答案会闪现在你的脑海里,答案通常只是一个词汇或短语,你的身体知道那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许你只是在这个人身上发现了自己所不具备的一种美丽,一种纯真,他走过超市时的那种气质在处理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自信或是它散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你们的邂逅可能只持续了几秒或至多几分钟,但这些短暂的瞬间让你有机会感受到快乐和兴奋,此刻你在那人身上发现的部分是你已经拥有的,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某部分也被唤醒了。了解自己对他人的感觉所代表的意义,或许是帮助我们开启自身最大潜能的强大工具。

    在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赋予意义之前,每一种经历都只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机会。

    生活中的循环体验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我们找到对自身最有效的疗愈方法。

    我们成功进行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必须转换那些伤害了我们的事情,并在那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量之网》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nx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