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班回家,老太太都会跑过来告诉我儿子今天又做了什么坏事,而且每次都当着儿子的面,每次她说的时候,儿子都紧张的盯着我们这边看。
碍于长辈压力,我都会指责儿子。
结果,只要太太在家里,儿子都会故意去做些事情惹她生气,比如把她房间门上的锁扔进河里,在她和别人说话时故意去打她几下等等。这样的事情一直在上演。
每次听他做的这些事,我都感到难以置信,为啥一个3岁的小孩会做出这些事。
直到最近,我突然意识到儿子和太太陷入了报复循环,因为太太每次在我面前说他的各种不好,让他感觉很受伤,所以他也会故意做一些事情让太太也感到受伤。
我们都说孩子感觉好才会做的更好,当他感觉糟糕时,他只会以不当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意识到这一点,我在私下里与太太沟通了下,希望她可以在儿子在场时不说他的不好,虽然对老人来说这有点难,但是我相信慢慢地总会有改善。
不得不说,错误目的表就像一个“侦探表”一样,让我能通过自己的感受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通过自己的感受判断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是报复,即当我感到受伤时,我也要让你同样受伤。
事实上,对于5岁的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都来自父母以及身边的人,他会尤其在意父母的评价,而太太在妈妈面前说自己的不好,会让孩子感到很受伤,因为他会害怕妈妈也觉得他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都说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却是糟糕的诠释者。当他不能把这些感觉说出来时,他只能通过一些不当行为来表达。
而如果父母没有理解孩子,进而指责批评,会让孩子更受伤,他的不当行为只会只增不减。
如果你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的一些行为让你感受受伤、难以置信,孩子很有可能在寻求报复,这个时候你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事让孩子感觉到了受伤。
这个时候,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知道你的关心,同时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