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翻开这凄美的画卷,呈现给我们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历程,宝黛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还有这大观园里万象丛生的各色人物,无疑都是作者曹雪芹在经历浮沉跌宕后呕心沥血下撰成的旷世巨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曹雪芹笔下,我沉醉于宝薛的金玉良缘,哀叹于宝黛的木石前盟。其中黛玉葬花更是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演绎的淋漓尽致。花本是无情物,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她葬下的不单是花,更是花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葬下的是寄人篱下的心酸,封建压迫下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无奈感慨。
黛玉的一生,孑然一身,入了潇湘园,持一颗七窍玲珑心,"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初见黛玉时说的第一句话,"我可以唤你颦儿吗?"宝黛木石前盟的缘分延续到了今世,可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爱情终是遂不了愿的。黛玉哭了一世,走时再无一滴泪,一句话。那焚断的痴情,不知能否把今世的恩怨还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说黛玉是理想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但在封建制度压迫下,这理想最终也不过是幻想,黛玉对世俗枷锁的反抗也随着她焚稿断痴情一并去了。相对而言,宝钗是聪明的,她不是不会反抗,只是不愿反抗,她深知封建观念在老一辈人脑子里的根深蒂固,所以她选择了随从守份,这也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她骨子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有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宝黛的爱情悲剧令人扼腕,宝钗再聪明圆滑,也只得独守空房,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颓更是叫人叹息,没有人落得美好结局,或许这就是曹雪芹想要告诉我们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