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12063/1a0f850650409ea5.jpeg)
每年临近毕业,不少准备正式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即开始在是自己投简历求职,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之间痛苦纠结,摇摆不定。
父母的思想,仔细想想并没有什么错误,甚至堪称漏洞极少。帮你安排一份稳定的铁饭碗,挣不了大钱,但可保证旱涝保收,你工作稳定、成家立业,他们帮助你带下一代,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刚刚走出大学时的我们,往往听到父母描述完这个画面,就已经顿感头疼欲裂、五雷轰顶,人生一眼望到头的既视感,于是不管父母安排什么工作、怎么安排,第一个想法都是拒绝和逃避。
其实父母有能够给自己安排工作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笔社会资源,不管接受与否,内心都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
毕竟有些工作机会是父母在单位认真工作一辈子,优先照顾职工子女才能获得,有些工作机会是父母动用自己一辈子的社会关系牵线搭桥,最后甚至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钱。
父母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完全不是凭空而降,天强行降大任于你,还要苦你心志,劳你筋骨,饿你体肤...反而是苦父母的心志,劳父母的筋骨,饿父母的体肤,所以不管我们最终的决定是什么,都不要只认为这样的安排是负担,而不考虑这是父母的关心和爱。
至于接受或者不接受,普遍情况概括起来集中于以下三种情形:
1、性格内向、腼腆,向往稳定安宁。
我的初中同学小郭,我对她的记忆就是品学兼优,从来没有高声说过话,更别提跟人吵架拌嘴,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说着说着都会紧张到有些面红磕巴。大学时,她从山西去了重庆,据小郭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另一位初中同学讲述,小郭在重庆度过了并不愉快的四年,性格内向的她没有很好的融入整体环境,饮食口味也不甚喜欢,最终小郭毅然决然通过考研回到山西,参加职工子弟招聘考试,通过考核后,进入她母亲的工作单位。
小郭这样性格的姑娘可以说是顺其自然就接受了家庭对工作的安排,因为她没有任何逆反情绪,而是认为这样的选择令她有踏实感。
2、面对选择犹豫彷徨,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处在这样心理状况的同学不在少数,一方面很排斥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感觉还没有展翅飞翔就pia得硬着陆,另一方面心里又隐隐担心着错过了父母给指定的村,会不会再也没有同款的店。
在这种心态下,与其反复焦虑、辗转反侧,今天想接受,明天想拒绝,不如冷静下来,对自己、对父母给安排的这份工作,进行横、纵向的比对。
首先,接受父母安排的这份工作需要付出什么,是需要通过招聘考试?还是需要交付多少金钱?具体是什么岗位,属于什么行业,是否有上升空间,不得不说有些岗位确实是一旦坐进去就直至退休,四十年保持基本不变。
对工作辩证的思考完毕,再思考个人情况。抛开你的情绪,尽量客观的看待自己,有什么技能,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拒绝父母安排的工作,是否会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自己心里是否已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正所谓上学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一味的说着NO,自己心里却一团乱麻,对工作、前途毫无头绪,那到底是在坑谁啊?
老话说的好,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是什么可耻之事,只求不要脑门子发热,来一个原来我什么都不想要~!
3、最后一种则是完全反叛型,爹妈要安排我坐办公室,那我宁可扫大街。
反抗无罪,不吃爹妈红利的孩子有骨气。每个人都有权利拒绝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可以选择不要,但你的拒绝不该仅是单纯的莽撞,而是应该有着充分的策略与规划。
人生不是玩大富翁,简单地丢骰子、走步子。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你的人生做决定。你听从了别人的安排,等你发现似乎这条路不好走,当时那个为你做决策的人也没法为你负责。一切的外界声音都只是参考,选择或放弃,权衡利弊在于自己,要就要的明明白白,弃也弃的无怨无悔。
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