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戏文】
天之道,谁知道?有时候读书拓宽的不是知识谱系,只是针对某些问题的解释力而已。
先来介绍今天的出场人物。
梁王,司马彤,字子徽;赵王,司马伦,字子彝,俩人都是司马懿的儿子。
晋惠帝时期,皇上智商偏低,国家大事都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中。元康九年,贾南风开始迫害太子司马遹,谁让不是咱亲生的呢,可以理解。
于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到了诸王与朝臣面前,支持哪一边——皇后还是太子——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赵王的观点是,太子姓司马,我也姓司马,但是一码归一码。鉴于赵王一向与贾南风关系不错,因此太子必须死,可是太子死了对赵王来说没什么好处,无非是再换另一个司马上台当政,哪年才能轮到咱老哥呢?于是,赵王决定玩把大的,两边都不靠,先借贾后之手做掉太子,再以替太子复仇的名义干掉贾后,大事可成。
赵王订好计划,又拉上了梁王同上贼船,我们今天开篇提到的两位王终于凑到了一起,至于后面的故事有机会再说,接下来我们介绍裴令公。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今属山西)。此人博览群书,精通义理,长的还特帅,因此被称为“玉人”。晋朝初建,裴楷与山涛、和峤都是司马炎的心腹,等到惠帝当政,裴楷官至中书令、加侍中,掌管朝廷机要。
“令公”一词就是对中书令的特别尊称,曾经一度这个职位要比丞相还牛。
话说在一干司马乒乒乓乓开打之前,梁王与赵王作为皇亲国戚,那还是很有地位的。然而中书令裴楷却要每年都从这两位王爷的收入中挤兑出几百万钱,用以救济皇族中的穷亲戚。
这里作者用了“中表”一词,略作解释,祖父以及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称为外表,祖母以及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称为内表,这两路人马统称为“中表”。
于是就有人讥讽裴楷说:“你这不是用要饭要来的钱再去施以他人恩惠吗?”
裴楷则理直气壮的回答:“从富余的那里索取,补在欠缺的地方,这是老天运行的规律。”
很有点劫富济贫的爽利,可这算不算是我们常说的“道德绑架”呢?
裴楷引用的那句古话,来自老子《道德经》,仅就字面意思来看的确是那样解释,然而这其实只是前半句,后面还有半句叫“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说的是人之道刚好与天道相反,穷的要去支援富的。
想必裴楷对这种人道深恶痛绝,所以才对后半句只字不提。因为皇上是天子,也要以天道为最高行为准则,所以他在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上不仅没有断章取义,而且还具有绝对的政治正确性。
只是他没想到,解释力在书中,但解释权在人手中。当有一天赵王、梁王觉着自己才是“不足”的一方,天道也能成为他们胡作非为的正当依据。
世间从来就没有作乱这回事,所有的厮杀都是“替天行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