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那些事儿
尚周成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洛夫
想写点有关母亲的文字的想法由来已久,可每每没有落笔,可能是惰性使然。暑期回到家乡,看着母亲忙前忙后的身影,许多事从脑海中涌出,似海边的波浪,一波一波拍打着我的脑海。于是我终拿起了笔... ...
听戏
妈妈今年85岁了,虽年事已高,身体仍很硬朗,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携扶,迈着现已不多见的小脚儿,自个儿去秀金山庙上去看秦腔戏,你若陪她去,她嫌烦。母亲和绝大多数老家人一样,对秦腔有着天然的钟爱。有些戏百看不厌,比如《秦香莲》、《王宝钏》、《三娘教子》等等。妈妈不识字,戏里唱的词儿听不懂,但仍看得饶有兴趣,有滋有味儿。戏看百遍,其义自现。老人家经常拿陈世美说事,告诫我们要善待妻子儿女,不能忘恩负义,会遭报应的。孙子国栋不听话,她就讲三娘王氏刀断织机教育薛倚的故事,嘴边一直唠叨着“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有些话深植于心,时至今日不能也不敢相忘!真是人生如戏啊!
守望
老妈是大户家的女儿,因成分高下嫁给一穷二白的贫下中农老爸。老妈养了六个子女,四男两女,和中国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拉扯大六个孩子,虽拉得粗糙,但也是千辛万苦,有多不容易就有多不容易,后来又拉大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孙们一个个长大了,也就一个个飞走了,老妈和老爸相依为命,清清静静、简简单单享受着他们的晚年生活,哪里也不去,倒是自得其乐。12年,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爹彻底瘫在床了,突然的变故让儿女们措手不及,倒是老妈沉着地面对了一切,像拉扯孩子一样端屎倒尿,精心待着老伴儿,其中艰辛,岂是儿女们懂的。父亲临终前26天,已是水米不进,老娘变着法儿给父亲喂米汤,喂牛奶,可生命将止,无力回天了。老娘只是不愿老父走啊,既使让她端屎倒尿,她也愿意的!我守在父亲身边,行儿女之责。每每父亲在昏迷中,紧握着老娘的手喊妈,指着空渺的天空说,妈,你领我走,我爸领我来了的时候,我甚为惊悚和震撼。现在想来,那何尝不像一只临终孤雁的托付,希望有只萤火虫领他进入那极乐世界啊!14年,老爸走了,剩下老妈一个了,刚强了一辈子的老母亲一下子蔫了,身体也不行了,还生了三个月的病。所幸的是,妈妈终是妈妈,三个月后又缓过劲儿来了,又依然那么坚定刚强了,这件事让我们儿女们终于明白了一件事:老爸老妈一辈子吵吵嚷嚷,可他们的感情太深啊,一个离不开一个。看来儿女们还是不真正懂得自己的爸妈哦。家里剩妈一个了,让她一个呆在偌大的院子,实在不放心,于是我们合计让老妈要么去乌鲁木齐,要么去兰州,有儿女陪着,会放心许多。老妈哪儿都不去,说老爸刚走,她要每天为爸续一支香,到百日后再去,这个理由倒是充分,就随了她。父亲过世百日后再提及此事,她又说家里的”小福”没人管了(老妈养的一只小狗),她养的猫儿会没家了,家里的房子没人住会塌了,她要给二哥看家呢,反正理由多多,就是哪里都不去。我们也没办法了。这样,一过就是四年。
相守
家里只有老妈一个了,老妈养了两只狗多只猫。有人戏谑着对我说,你家人少猫狗多!不过也真是。老妈最亲的伙伴便是小福和胖花猫了。老妈待她们就像待她的儿孙一样,有她吃的,一半就给了它们了,把小福惯得没样子,吃肉不吃食,比小时候待我们温柔多了。小福和老妈最亲,走哪儿跟哪儿,老太太去串门它跟前撵后,撵也撵不走,娘只有骂一声“丢人现眼”,由了它去了。有时看见把她的猫儿狗儿惯得不像样子,我们也有点不解,但只能忍了,不想惹老太太生气。小福和花猫倒是知恩图报,静静地伴在老妈身边。晚上既便是山风吹过,小福也会叫上两嗓子,知会外面世界的些许变化,花猫儿晚上总卧在老妈身边,很依顺的样儿,打着鼾声儿,看着老妈醒了,尾巴蹭着妈的下巴,伸出瓜子还要逗老太太玩上一会儿,有时卧在妈妈的干瘦的肚皮上耍赖皮,赖着不走。我回去了,睡在妈妈旁,花猫儿吃醋了,硬要卧在我们中间,当然贴妈妈比贴我近喽。晚上若是小福和花猫儿玩着忘了回家了,老太太要在大门上和她卧室的门上留上一条缝,晚上醒来几次,嘴里唠唠叨叨,叫着小福或花猫的名儿,骂上几句,还时不时下坑到大门口看看是否回来了,当然每次都是失望了。妈也许不懂,小福和花猫还小,正贪玩呢。去年回家,老人家的另一只狗小黄被车碾压致死,老娘伤心的掉眼泪了,似祥林嫂,说了一遍又一遍,几天没好好吃饭,好久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远山
老妈一个人独居,也是很孤独和落寞的,若是没狗儿猫儿相伴,不知老人会怎么过啊。有次我回家,大老远看见娘单薄的身子靠在一棵杏树前,白发苍苍,山风撩起白发,久经沧桑的脸很凝重,深陷的双眼久久凝视着远处的山,一脸的迷茫,神情寂寞,我禁不住眼圈发热了。每次离开母亲,我特别不希望老娘送我,可次次老娘很执着,亦步亦趋,颤危危一定要送我到有斜坡的路口。我不敢回头,害怕看见她的白发,害怕她的眼神,只说一声:“妈,我走了”,其实眼里泪水已忍不住打圈了。我一直没回头直往前走,走到很远老娘看不见我的地方,回头张望,看到母亲倚着墙,仍朝我远去的地方张望... ...
仁心
母亲一辈子好善乐施,我们拿的孝敬她的东西,总要偷着去塞给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姐妹们,当然这事是悄悄办的,倒不是防着我们,而是担心大妈的儿媳妇给脸色。老娘待一个大妈最好,长妈两岁,今年87岁,得心肌梗塞瘫痪了,后来奇迹般站起来了,但只能是倚着拐杖走路了。有次我问她为什么对这位大妈最好,妈说农业社三年灾害期间,大妈的丈夫在供销社,条件比我们好一点,上工的时候,她自己舍不得吃,经常偷偷给妈塞一块菜馍,老妈永远地记住了这份情,还有就是这位大妈年轻的时候孝顺公公婆婆是有了名的,时至昨日老妈还跟我说你大妈那人心好,是个好人。说这话的当儿,老娘叹息了一声,言语中透着对这份几近一辈子的情份的不舍,毕竟,妈这代人,已至人生的暮年了!也许是家里少人的原因,老太太特别喜欢小孩儿,凡是小孩来,老妈有什么给什么,把小兜儿都装满了,有时实在没给的了,就在小瓶里装几粒冰糖。有次和一个族人聊天,拿出一个小瓶儿,里面是几粒冰糖,瓶子看着有点眼熟,一问果然是老娘的。“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当然小孩儿是最恋老娘的。一日一夫妇领孙女在我家附近的地里干活,一转眼孙女不见了,抬头见小家伙拨小腿儿朝我家奔去,老头子知其意,为教育孙女,也抬脚跟进,及至见到孩子,孩子的肚兜儿当然已是鼓鼓的了。爷爷举手要揍孙子,可孩儿已被咱老娘紧紧地裹在怀里了。娃爷爷只能叹一声,“大嫂子,这娃让你惯坏了。”
乐园
若一生人来我家,进入大门,家里收拾得干净,清爽,亮堂,富生活气息。初想这家的媳妇定是勤快和干净之人,绝不会想到这家里的主人是一位耄耋老人。母亲奇爱花,院子里两堆硕大的牡丹,是她的最爱,已有二十多年了,有人出了一万元要买,老太太没舍得,说这花时间长了,和人一样,知人性了,是她的孩子,左边是儿子,右边是女儿,甚是好笑。牡丹枝有一人高,花季到了,满园飘逸着娇艳欲滴的牡丹花香气。当风儿吹过,拂动着花枝,像两位翩翩少女在起舞。花期一过,牡丹树的绿色把小院装扮得春意盎然。老妈一辈子喜花草,院里院外都有她的花园,有地里种的,有盆里栽的,有知名的,有叫不上名的,反正绿油油一大片。老太太孤独惯了,没人说话,有时扶着一株花草说话,当然话的内容是有关儿女孙子孙女儿的,孙子孙女儿的居多。比如:“不知梅梅脸上的疙瘩消下去了没?”,“不知狗儿(我外甥)娃娃的病治好了没?”,“暂不知道国栋把婆娘找上了没?”暂两个娃娃把碎女子拉坏么哈”,“娟霞的脚不知道好了么?”,“旺军30了还不找对象,暂把他大操零干了么”等等,你悄悄站在远处听,真好像家里老娘和人说话呢。老娘是把花当人待了。妈妈一辈子勤快闲不住,老了老了还改不掉,每天一大早先喝罐罐茶,然后就是到院门前的菜园子里忙去了,一会儿除草,一会儿浇水,反正是不让自已闲。老太太这几年也时髦了,务劳起菜园了。菜园今年雨水多,长势很好,绿绿苍苍的。品种也多,有西红柿、辣椒、葱、向日葵等。其实老妈不喜吃菜,人老了,没牙了,也吃不了了。长好的菜全送了人了,送不掉用刀剁了喂鸡了。人就会奇怪,老太太这是做甚呢,种菜喂了鸡了,鸡下了蛋,老娘又不爱吃鸡蛋,不是白忙么。其实没理由,一辈子就爱个劳动么,她愿干就让她干去。就我而言,老妈没白劳作,种了菜,喂了鸡,下了蛋,全存下等我回来带到兰州去了,这几年我的鸡蛋由妈专供,确实没少吃妈妈的鸡蛋。老家的土鸡蛋,炒了盛到盘里,黄澄澄如金子一般,没开饭已垂涎欲滴,趁老婆不注意,偷偷用手抓几块塞进嘴里,那感觉就无法用语言描述了。人不耐惯,多年吃妈妈的鸡蛋,市场上的鸡蛋无论如何是吃不下去了,既便是所谓土鸡蛋,和妈妈养的鸡下的蛋,不可同言而语也!妈妈热爱生活那是实实在在的,是浸在每一滴浇花的水里的,是渗入到每一块土壤里的,是成长在每一株花枝里的,还映在挂在枝间红艳艳的果实里的... ... 每当我对生活灰心丧气或不顺心想放弃时,看到妈妈,便觉得惭愧,从妈妈身上重新获得了力量!如果有哪个年轻人,对自已没信心,没有生活目标,在妈妈的思维里,那简直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事!
童趣
昨天下午,妈妈兴冲冲一颠一颠冲到我面前“成娃,咱家来了一窝蜂”,手足舞蹈的,激动得像个娃娃。我也没在意,来就来呗。老娘看我不上心,落寞走了。坐了一会儿,我回过神来:这事于妈而言,是天大的事,就像家里有最尊贵的客人来造访了,我们不在时,家里来人少,有了这么一群不辞辛劳的小精灵,不就又有一群新朋友和老人家做伴了?我重视了起来,起紧盛了一盆水放在不远处供蜂饮用,敲开墙打开蜂窝的门,以待大部队蜂拥而入,接着打电给大哥,让他来引蜂。我不在意是有原因的,去年大约也是此季,一群蜂涌入我家附近的一个蜂窝,可把老娘乐坏了,可想而知她当时激动的神情,门也不串了,每隔半小时就要过去看看,乐此不疲。每天要换一盆新鲜水置于近旁供蜜蜂饮用。去年雨水少,花儿开得少,蜜蜂采到的蜂蜜不多,老太太担心蜜蜂挨饿,在水里兑上白糖,在水上放几根细棍混飘浮在水上,便于蜂儿停在棍棍上,放在蜂窝旁供蜜蜂食用,估计用了不少的白糖呢,甚至买了蜂蜜直接放进蜂窝。我开玩笑说妈你把蜜蜂惯懒了,不干活了,母亲置若罔闻,依然故我。母亲每天天麻麻亮,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她的老朋友,每次都会近在蜂窝,看得很仔细,垫着小脚儿,一动不动,关注着这群小生命。母亲讲起蜜蜂的活动来头头是道,说有的蜜蜂是把门站岗的,有的在门口为争蜜打架的,怎么筑巢的,怎么把采到的蜂蜜用小嘴拱到蜂巢上的... ... 活像个孩子。经常念念有词:“下雨了,蜂儿不知回来了没?”,“要好好的么,怎么为点蜜打仗呢?”等等。后来,这窝蜜蜂没缘由死完了。经查,是蚊虫叮咬致死,母亲很遗憾和无奈,神伤了好多日子,也搭上了好多白糖和蜂蜜。今年,又一群蜂来了,老太太的热情不减,甚至更殷勤了,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母亲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只在乎过程,过程里有兴奋,有奔忙,有担优,有期待,有念想... ... 过程最美!是啊,过程最美,人一生,很多事都是如此,我怎么就会想不到呢?
... ...
母亲这辈子经历过的事儿太多太多,岂是我用几千字能写完的?以上仅是这几年回乡探母的几个所见所闻,和母亲的生命长河相比,只能是水中一滴了。
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谨以此篇献给我平凡坚强的母亲!
网友评论